江苏医药

论著

  • 保存时间对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物理稳定性的影响

    邢义高;张磊磊;吕玲;桑宵;韩浩;高峰;雒猛;

    目的 探讨保存时间对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物理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培养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并鉴定表面标志物,观察第3代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成骨、成脂和成软骨诱导分化能力。分离并制备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观察外泌体的形态,检测外泌体的颗粒数、粒径、蛋白含量以及表面标志物的蛋白表达,并评估保存时间对外泌体物理稳定性的影响。结果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高表达CD90、CD44、CD73和CD105,低表达CD45和人类白细胞抗原-DR。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在成骨、成脂、成软骨诱导分化后,分别观察到红色的钙结节、红色的圆形脂滴、蓝色和立体的圆球状结构。外泌体的粒径峰值为(121.56±1.27)nm,颗粒数为(2.13±0.12)×10~(11)/mL,蛋白含量为(0.71±0.03)mg/mL。外泌体形态为杯状或茶托形,且具有双层膜结构。外泌体表达肿瘤易感基因101(TSG101)、CD9、CD81和CD63蛋白,不表达钙连蛋白。随着保存时间的延长,外泌体的形态无明显变化,外泌体的粒径和蛋白含量亦无明显变化(P>0.05)。与保存0个月比较,保存5、6个月时外泌体颗粒数、TSG101和CD81蛋白表达减少(P<0.05)。结论 保存时间对外泌体形态、粒径、蛋白含量无明显影响,而对颗粒数、CD81和TSG101的表达有明显影响。在进行外泌体研究时,应选择保存时间在5个月以内的外泌体样本。

    2025年09期 v.51 865-870+876+8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04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新型木脂素衍生物Mzs-1靶向TOP1双重抑制诱导胃癌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

    吴东进;娄红刚;杨磊;孙毅;柴琛;

    目的 探讨新型木脂素衍生物Mzs-1靶向DNA拓扑异构酶1(TOP1)调控胃癌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方法 采用梯度浓度的Mzs-1(0~80μg/mL)处理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24h后通过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采用细胞划痕实验评估细胞迁移。48h后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凋亡率,RT-q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细胞TOP1mRNA和蛋白表达。采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Mzs-1对TOP1活性的影响。结果 Mzs-1处理后的SGC-7901细胞呈现典型的凋亡特征。Mzs-1能抑制细胞迁移,诱导细胞凋亡,下调TOP1mRNA和蛋白表达(P<0.05),总体呈剂量依赖性趋势。Mzs-1 40μg/mL抑制TOP1活性的作用强度与阳性对照药物羟基喜树碱相当。结论 Mzs-1通过酶活性抑制和转录下调双重机制靶向TOP1诱导胃癌细胞凋亡,为胃癌靶向治疗提供新型候选小分子。

    2025年09期 v.51 871-8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65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Maresin 1对阿霉素诱导心肌损伤大鼠的心肌保护作用

    陈天枫;张顺顺;钱彩珍;杨冰泽;石哲玮;

    目的 探讨maresin 1对阿霉素诱导心肌损伤大鼠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 1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三组,每组6只。A、B组大鼠尾静脉注射阿霉素4mg/kg,每周1次,连续注射4周,构建阿霉素诱导心肌损伤大鼠模型。A组大鼠腹腔注射maresin 1 2μg·kg~(-1)·d~(-1)治疗7d,B组大鼠为模型对照,C组大鼠为空白对照。7d后处死大鼠,三组大鼠心肌组织行HE染色,ELISA法检测三组大鼠血清肌钙蛋白I、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三组大鼠心肌组织中炎症相关蛋白(TNF-α、IL-1β)和凋亡相关蛋白(Bax、Bcl-2)表达。结果 与C组比较,A、B组大鼠心肌组织结构紊乱程度明显增加,但A组紊乱程度较B组明显改善。与C组比较,A、B组大鼠血清肌钙蛋白I、NT-proBNP水平升高,心肌组织中TNF-α、IL-1β、Bax蛋白表达及Bax/Bcl-2比值升高,而Bcl-2蛋白表达降低(P<0.05)。与B组比较,A组血清肌钙蛋白I、NT-proBNP水平降低,心肌组织中TNF-α、IL-1β、Bax蛋白表达及Bax/Bcl-2比值降低,而Bcl-2蛋白表达升高(P<0.05)。结论 Maresin 1可减轻阿霉素诱导的大鼠心肌损伤,可能通过调控炎症反应和细胞凋亡发挥心脏保护作用。

    2025年09期 v.51 877-879+884+9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8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超声引导下肌间沟与肋锁间隙臂丛阻滞的麻醉效果及对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

    王雪娜;章利川;刘涛;

    目的 比较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阻滞(ISB)与肋锁间隙臂丛阻滞(CCB)的麻醉效果及对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90例行手术取出上肢内固定装置的患者随机均分为ISB组和CCB组。记录两组麻醉效果以及麻醉和手术期间相关并发症。采用24-h动态心电图比较两组阻滞前30min和阻滞后30min心率变异性参数,包括频域指标[低频功率(LF)、高频功率(HF)、LF/HF比值]和时域指标[相邻正常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连续24h内正常RR间期的标准差(SDNN)、相邻R-R间期差值>50ms的百分比(PNN50%)]。结果 两组麻醉效果均满意,能满足手术需求。CCB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长于ISB组(P<0.05),阻滞节段个数多于ISB组(P<0.05),运动阻滞恢复时间短于ISB组(P<0.05)。阻滞后,CCB组LF、LF/HF比值、SDNN、PNN50%大于ISB组(P<0.05),两组HF、RMSS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阻滞前比较,阻滞后两组LF、RMSSD均降低(P<0.05),ISB组HF、LF/HF比值、SDNN、PNN50%降低(P<0.05),而CCB组上述4个指标无显著变化(P>0.05)。两组麻醉和手术期间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与ISB比较,超声引导下CCB在维持有效麻醉效果的同时,更能降低其对自主神经功能的干扰,适合合并心血管系统疾病的高龄患者应用。

    2025年09期 v.51 880-8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静脉-动脉体外膜肺氧合辅助心肺复苏后左心减压时机对心脏骤停患者预后的影响

    潘飞艳;周美丽;童洪杰;陈琨;

    目的 探讨静脉-动脉体外膜肺氧合(VA-ECMO)辅助心肺复苏(CPR)后左心减压时机对心脏骤停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接受VA-ECMO辅助CPR并实施左心减压的心脏骤停患者126例,根据左心减压开始的时间分为早期减压组(VA-ECMO辅助CPR后2h内,66例)和择期减压组(VA-ECMO辅助CPR后3~72h,60例)。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分析两组患者预后。结果 两组患者性别构成比、年龄、心脏骤停原因、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VA-ECMO辅助CPR前实验室指标及左心减压前生命体征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心减压后,两组左心室射血分数和左心室流出道速度时间积分均较左心减压前增加(P<0.05)。早期减压组VA-ECMO撤机成功率高于择期减压组(P<0.05)。两组患者住院时间、VA-ECMO运行时间以及住院存活比例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早期减压组患者生存率高于择期减压组(P<0.05)。结论 左心减压能够改善接受VA-ECMO辅助CPR的心脏骤停患者的心功能,早期左心减压能提高VA-ECMO撤机成功率,增加患者生存率。

    2025年09期 v.51 885-888+8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3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纤维连接蛋白1在胎儿生长受限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

    于洋洋;华晴;张冬梅;王雅莉;李瓅;

    目的 探讨纤维连接蛋白1(FN1)在胎儿生长受限(FGR)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Western blot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15例FGR胎盘组织、15例正常胎盘组织中FN1蛋白和mRNA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FN1阳性表达率。分别用FN1敲除慢病毒(Si-FN1组)和空载体慢病毒(Si-NC组)感染滋养细胞株HTR-8,采用流式细胞术、Western blot及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FN1敲除效率,流式细胞术检测HTR-8细胞周期和凋亡,CCK-8法和细胞划痕实验分别检测细胞增殖和迁移率,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侵袭和迁移数量,Western blot检测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和Akt蛋白表达,并对HTR-8细胞进行RNA转录组测序分析。结果 与正常胎盘组织相比,FGR胎盘组织中FN1蛋白和mRNA表达、阳性表达率均降低(P<0.05或P<0.01)。与Si-NC组相比,Si-FN1组HTR-8细胞中FN1蛋白和mRNA表达降低,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减少(P<0.05或P<0.01);Si-NC组与Si-FN1组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KEGG通路富集分析提示PI3K/Akt信号通路可能是FN1调节HTR-8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关键通路。Si-FN1组磷酸化PI3K和磷酸化Akt蛋白表达低于Si-NC组(P<0.05)。结论 FN1低表达于FGR胎盘组织;敲低FN1表达可能通过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减少滋养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迁移。

    2025年09期 v.51 889-896+8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69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老年重症脑卒中患者发生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预测模型构建

    陈璐菡;陆旭东;许但旦;谈正叶;

    目的 探讨老年重症脑卒中患者发生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危险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 老年重症脑卒中患者350例分为建模组(245例)和验证组(105例)。建模组入院后14d内,82例发生MODS(MODS组),163例未发生MODS(非MODS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重症脑卒中患者发生MODS的独立影响因素,建立老年重症脑卒中患者MODS预测模型。结果 建模组与验证组年龄、机械通气比例、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估Ⅱ(APACHEⅡ)评分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ODS组与非MODS组年龄、入院时体温、糖尿病史、病变血管支数、机械通气比例和APACHEⅡ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增加、入院时体温严重高热、有糖尿病史、多支血管病变、有机械通气、APACHEⅡ评分增加是老年重症脑卒中患者发生MOD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构建预测老年重症脑卒中患者发生MODS的列线图模型,其C指数为0.921。建模组和验证组预测老年重症脑卒中患者发生MODS的AUC分别为0.921[95%CI(0.887~0.956)]和0.915[95%CI(0.878~0.952)]。结论 老年重症脑卒中患者发生MODS的危险因素较多,其构建的列线图模型预测效能良好,可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2025年09期 v.51 897-9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7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躯干和髋关节肌力及相关比值的变化

    黄沙沙;卢跃伦;骆国钢;李金滨;范森;谭奕欣;张瑜纳;

    目的 定量评估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患者躯干和髋关节肌力及其相关比值的变化。方法 采用德国Dr.Wolff Back-Check 617全身肌肉力量测试系统分别对23例AIS患者(AIS组)和23例正常青少年(正常组)进行躯干前屈、后伸、左侧屈、右侧屈以及左、右髋外展、内收、后伸的最大等长肌力测试。比较两组躯干和髋关节肌群的最大等长肌力和屈伸比、侧屈比、髋外展比、髋内收比和髋后伸比等肌力比值。结果 两组躯干前屈、后伸、左侧屈、右侧屈以及左、右髋外展、内收和后伸的最大等长肌力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IS组屈伸比较正常组升高(P<0.05),两组侧屈比、髋外展比、髋内收比及髋后伸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IS患者屈伸比升高,提示躯干屈伸肌力失衡,改善屈伸比和增强伸肌肌力可能成为AIS康复训练的重要方向。

    2025年09期 v.51 904-907+9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7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NLR、HRR及血清UA对T2DM患者发生糖尿病肾脏病的诊断价值

    马丹;马春宇;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Hb与红细胞分布宽度比值(HRR)及血清尿酸(UA)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发生糖尿病肾脏病(DKD)的诊断价值。方法 根据尿白蛋白升高的水平,将180例T2DM患者分为尿白蛋白正常或轻度升高(A1期)组[尿微量白蛋白与肌酐比值(UACR)<30mg/g,60例]、微量白蛋白尿期(A2期)组(UACR为30~299mg/g,61例)、大量白蛋白尿期(A3期)组(UACR≥300mg/g,59例);其中,A2期组和A3期组患者诊断为DKD。收集三组临床资料,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NLR、HRR、血清UA与UACR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T2DM患者发生DKD的影响因素,绘制ROC曲线分析NLR、HRR和血清UA对DKD的诊断效能。结果 A3期组病程较A1期组长(P<0.05);A2期组和A3期组NLR、血清UA高于A1期组,HRR低于A1期组(P<0.05)。NLR和血清UA与UACR呈正相关(r_s=0.362和0.310,P<0.05),而HRR与UACR呈负相关(r_s=-0.254,P<0.05)。NLR和血清UA升高是T2DM患者发生DKD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而HRR升高是独立保护因素(P<0.05)。NLR、HRR和血清UA诊断T2DM患者发生DKD的AUC分别为0.744、0.634和0.687;三者联合检测的AUC为0.823。结论 NLR、HRR及血清UA与T2DM患者DKD的发生密切相关,三项指标联合检测对DKD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2025年09期 v.51 908-9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8K]
    [下载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乌司奴单抗对炎症性肠病患者高凝状态及结肠微循环的影响

    方智芸;瞿斯文;张津铭;王伟国;阙扬铭;莫娟芬;沈海燕;

    目的 探讨乌司奴单抗对炎症性肠病(IBD)患者高凝状态及结肠微循环的影响。方法IBD患者60例分为克罗恩病组(CD组,30例)和溃疡性结肠炎组(UC组,30例),另设非IBD患者为对照组(C组,30例)。CD组和UC组采用首次静脉注射和2次皮下注射乌司奴单抗治疗。比较三组炎症标志物、凝血功能指标、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剂-1(PAI-1)和凝血酶激活纤溶抑制剂(TAFI)水平。行结肠镜检查比较CD组和UC组治疗前后内镜活动度评分。行免疫组化染色比较三组结肠黏膜组织中PAI-1和整合素_β-3(ITGB3)阳性指数。结果 与C组比较,CD组和UC组治疗前血清超敏CRP(hsCRP)、ESR、IFN-γ、D-D、PAI-1及TAFI水平、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水平以及结肠黏膜组织中PAI-1和ITGB3阳性指数升高,而Hb水平降低(P<0.05)。与治疗前比较,CD组和UC组治疗后血清hsCRP、ESR、IFN-γ、D-D、PAI-1及TAFI水平、血浆Fib水平、内镜活动度评分以及结肠黏膜组织中PAI-1和ITGB3阳性指数均降低,而Hb水平升高(P<0.05)。结论 乌司奴单抗可以缓解IBD患者的高凝状态,改善结肠微循环。

    2025年09期 v.51 913-917+9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5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复方甘菊利多卡因凝胶预处理喉罩减少喉罩置入相关并发症的效果

    王朝辉;张盼盼;李彩娟;冯善武;王军贞;谢如峰;

    目的 观察喉罩插入前采用复方甘菊利多卡因凝胶预处理减少喉罩置入相关并发症的效果。方法 行喉罩全身麻醉手术患者118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9例。观察组采用复方甘菊利多卡因凝胶预处理喉罩,对照组采用石蜡油预处理喉罩。在麻醉诱导后置入喉罩,行机械控制通气,采用吸入2%七氟烷和静脉泵注瑞芬太尼0.2μg·kg~(-1)·min~(-1)维持麻醉。记录两组喉罩置入情况,观察喉罩拔除即刻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记录喉罩拔除后患者咽喉痛和声音嘶哑情况。术后1、6、12、24、48h评估口腔黏膜炎分级。结果 两组患者喉罩均成功置入,观察组1次置入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喉罩拔除即刻呛咳、体动和喉罩前端带有血丝的比例降低,喉罩拔除后中、重度咽喉痛和轻、中度声音嘶哑比例降低(P<0.05)。术后1、6、12h两组口腔黏膜炎分级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喉罩置入前用复方甘菊利多卡因凝胶预处理,可提高喉罩置入成功率,降低喉罩拔除时不良反应发生率,减少术后咽喉痛、声音嘶哑和口腔黏膜炎的发生。

    2025年09期 v.51 918-9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PEEK膝关节假体的临床应用效果

    李小磊;曲善艟;陈龙驰;潘炳奇;张天宇;陈辉;颜连启;

    目的 观察聚醚醚酮(PEEK)膝关节假体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32例分为两组,每组16例。PEEK组患者采用PEEK膝关节假体,对照组采用LEGION膝关节假体。记录手术相关资料,术后随访36~41个月。比较两组术前、术后6周、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和末次随访时的纽约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SS评分),观察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和预后。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麻醉方式、住院时间以及放置引流管比例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6周、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以及末次随访HSS评分均较术前提高(P<0.05),末次随访HSS评分高于术后6个月(P<0.05)。对照组术后7个月发生1例膝关节假体周围骨折,术后13个月发生1例急性心肌梗死致死亡。结论 PEEK膝关节假体能有效改善膝关节功能。

    2025年09期 v.51 922-9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K]
    [下载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奥赛利定抑制老年患者无痛纤维支气管镜检查阳性反应半数有效剂量的性别差异

    丁顺才;詹步星;何红雅;熊运;徐海;

    目的 探讨奥赛利定抑制老年患者无痛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检查阳性反应半数有效剂量(ED_(50))的性别差异。方法 行无痛纤支镜检查的老年患者66例分为男性组(31例)和女性组(35例)。两组患者均缓慢静脉注射预设剂量的奥赛利定以及瑞马唑仑。采用改良Dixon序贯试验:首例患者奥赛利定的给药初始剂量为0.025mg/kg,当纤支镜通过声门时患者出现明显呛咳、体动或肢体摆动,或HR较基础值升高超过20%,或收缩压较基础值升高超过20%即视为发生阳性反应,后一例患者奥赛利定剂量增加1个剂量梯度;反之,则视为阴性反应,后一例患者奥赛利定剂量降低1个剂量梯度,相邻患者奥赛利定剂量梯度设为0.003mg/kg。直至获得9次阳性与阴性反应的交替配对,试验即告终止。记录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相关指标及术后48h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采用Probit法计算奥赛利定抑制无痛纤支镜检查阳性反应的ED_(50)、ED_(95)及其95%CI。结果 男性组奥赛利定抑制无痛纤支镜检查阳性反应的ED_(50)(95%CI)为0.030(0.028~0.035)mg/kg、ED_(95)(95%CI)为0.037(0.034~0.062)mg/kg;女性组奥赛利定抑制无痛纤支镜检查阳性反应的ED_(50)(95%CI)为0.025(0.023~0.028)mg/kg、ED_(95)(95%CI)为0.031(0.028~0.046)mg/kg。男性组ED_(50)及ED_(95)均大于女性组(P<0.01)。两组瑞马唑仑总用量、检查时间、苏醒时间、离室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复合瑞马唑仑时,奥赛利定抑制男性、女性老年患者无痛纤支镜检查阳性反应的ED_(50)分别为0.030、0.025mg/kg,且男性患者的麻醉效力低于女性患者。

    2025年09期 v.51 926-9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4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的危险因素分析

    张丽媛;刘倩;魏新惠;刘栩彤;高卉;迟令福;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HFpEF)的危险因素。方法43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根据是否合并HFpEF分为单纯原发性高血压组(HTN组,227例)和原发性高血压合并HFpEF组(HFpEF组,209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原发性高血压合并HFpEF的危险因素。绘制ROC曲线评估各指标诊断原发性高血压合并HFpEF的临床价值。结果 HFpEF组女性、合并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吸烟史比例以及BMI、高血压病程、HR、B型利钠肽、尿酸(UA)、血清肌酐、HbA1c、TC、LDL-C、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和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均高于HTN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高BMI、LVDD增加以及高HbA1c、UA、non-HDL-C水平为原发性高血压合并HFpEF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LVDD、HbA1c、BMI和UA四项指标联合诊断原发性高血压合并HFpEF的AUC为0.850[95%CI(0.813~0.882),P<0.001]。结论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女性、高BMI、LVDD增加以及高HbA1c、UA、non-HDL-C水平是合并HFpEF的独立危险因素,推荐临床采用LVDD、HbA1c、BMI和UA四项指标联合检测诊断原发性高血压合并HFpEF。

    2025年09期 v.51 932-9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8K]
    [下载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胸部增强CT检查联合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支气管扩张伴大咯血的疗效

    杨国奎;焦坚;徐洋;

    目的 探讨胸部增强CT检查联合支气管动脉栓塞术(BAE)治疗支气管扩张伴大咯血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89例支气管扩张伴大咯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2例采用BAE治疗(BAE组),47例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内科组)。BAE组中,22例术前行胸部增强CT检查(CT+BAE组),20例术前未行胸部增强CT检查(单纯BAE组)。比较BAE组与内科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和1年内咯血复发率。以术中DSA为金标准,评估术前胸部增强CT检查检出大咯血责任血管的效能。结果 BAE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内科组(95.2%vs.80.9%),1年内咯血复发率低于内科组(9.5%vs.34.0%)(P<0.05)。术前胸部增强CT检查检出大咯血责任血管58支,术中DSA确认大咯血责任血管62支。以DSA为金标准,胸部增强CT检查检出大咯血责任血管的灵敏度为93.5%,特异度为100%。结论 BAE治疗支气管扩张伴大咯血疗效确切,安全性好。术前行胸部增强CT检查能为BAE提供有价值的大咯血责任血管解剖定位信息。

    2025年09期 v.51 937-9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1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男性精子形态对IVF-ET妊娠结局的影响

    孙睿;葛红山;王寅;

    目的 探讨男性精子形态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接受IVF-ET的526对夫妇分为A组(正常精子形态百分率≥4%,239对)、B组(2%≤正常精子形态百分率<4%,215对)和C组(正常精子形态百分率<2%,72对)。分析三组男性精液检查参数,比较三组IVF-ET结果及妊娠结局。结果 A、B、C组男性精子浓度、精子存活率及前向运动精子百分率依次递减(P<0.05)。B、C组双原核受精率、双原核卵裂率及可移植胚胎率高于A组(P<0.05)。三组鲜胚移植及冻胚移植的临床妊娠率和活产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男性精子形态对IVF-ET妊娠结局无明显影响。

    2025年09期 v.51 942-9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下载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刚体力学原理在下颌水平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术中的应用效果

    周月;朱博文;

    目的 探讨刚体力学原理在下颌水平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118例行下颌水平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术的患者分为试验组(60例)和对照组(58例)。试验组按照刚体力学原理进行拔牙,对照组沿用传统力学原理进行拔牙。记录两组拔牙时间、术后面部肿胀程度、开口受限程度、VAS疼痛评分、并发症发生以及下颌第二磨牙远中的牙周探诊深度、临床附着丧失水平和出血情况。结果 两组拔牙时间、张口受限程度及VAS疼痛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面部肿胀程度减轻,下颌第二磨牙远中的牙周探诊深度、临床附着丧失水平及探诊出血比例减少,干槽症和下牙槽神经损伤发生率降低(P<0.05)。结论 与沿用传统力学原理进行拔牙比较,应用刚体力学原理进行下颌水平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术的患者术后并发症较少,创口愈合更好。

    2025年09期 v.51 946-9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7K]
    [下载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综述

  •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相关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吉莉;方成超;周倩;江君生;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是一种常见于早产儿的疾病,其主要特征是肺部发育不成熟导致的呼吸困难。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生物标志物在NRDS的早期诊断、预后评估和治疗干预中显示出重要的潜力。当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多种生物标志物的筛选与验证,包括炎症因子、肺表面活性物质及氧化应激相关指标。然而,尽管已有部分生物标志物在临床应用中取得了一定效果,但仍存在灵敏度、特异度不高以及缺乏标准化检测方法等问题。因此,深入研究NRDS相关生物标志物,将有助于提高早期诊断的准确度和治疗效果。本文综述当前NRDS相关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分析其临床应用现状及面临的挑战,以期为未来的研究提供指导和参考。

    2025年09期 v.51 950-9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小胶质细胞在热射病脑损伤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郑欣鑫;陈尔;徐安聪;何国鑫;

    热射病是一种严重的热应激疾病,死亡率高,由高体温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包括中枢神经系统(CNS)的严重损害。然而,脑损伤的情况较为罕见。近年来,热射病的发病率显著上升,导致脑损伤的概率也在增加。小胶质细胞作为CNS中的常驻巨噬细胞,其活化状态对于热射病脑损伤的发展和预后至关重要。本文综述小胶质细胞的生物学特性以及在热射病脑损伤中的作用。

    2025年09期 v.51 954-9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微小RNA相关免疫调节在肾脏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曹桂珠;康滢蓥;李瑶;李红霞;

    微小RNA(miRNA)是一种小的非编码RNA分子,通过与信使RNA特异结合,从而在转录后基因调控中发挥作用。近年的研究发现,miRNA在肾脏疾病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不仅参与疾病的发生与发展,作为用于鉴别诊断和预后预测的非侵入性生物标志物,还调节多种免疫细胞亚群的发育和功能,包括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等。本文总结了近五年来miRNA相关免疫调节在肾脏疾病中的研究进展,为miRNA的临床应用转化提供理论参考。

    2025年09期 v.51 958-9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基础与临床

  • 毫米波雷达监测在成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中的应用

    陈琼琰;蒋欢欢;葛金林;俞宁宁;金晨慈;郑诚;

    目的 评价毫米波雷达监测在成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84例确诊OSA患者,同步接受毫米波雷达监测和多导睡眠监测(PSG)。比较两种方法监测的睡眠时间、呼吸事件数及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结果 毫米波雷达监测与PSG所得的睡眠时间[429.8(375.4,445.0)min vs.428.2(364.5,434.5)min]、呼吸事件数[134(89,231)次vs.158(90,226)次]及AHI[20.3(14.0,35.4)次/小时vs.23.7(13.4,33.5)次/小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毫米波雷达监测在评估成人OSA患者核心睡眠呼吸参数方面与PSG相当,且操作简便、无创,在成人OSA筛查中具有应用价值。

    2025年09期 v.51 963-9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病例报道

  • 原发宫颈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继发中枢神经系统受侵1例

    安红祥;姚佳成;张旭红;

    <正>患者,女,69岁,因“确诊宫颈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5年,头痛4个月”于2024年4月23日就诊于抚顺市第四医院放疗科。患者2019年4月因反复阴道流血就诊我院放疗科,无发热、乏力盗汗、消瘦及其他症状。盆腔增强MRI示:宫颈可见类圆形肿块,大小约6.0cm×5.3cm×5.6cm,宫颈黏膜受压、连续,宫颈基质层受压变薄、连续,宫颈外膜面连续,阴道穹窿见肿块信号填充。影像学诊断:宫颈占位,符合淋巴瘤改变(图1)。妇科查体:子宫颈明显增大,直径5.5cm,宫颈口呈溃疡坏死,宫颈呈暗红色充血,质中。

    2025年09期 v.51 965-967+9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6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右侧颈内静脉置管致左侧无名静脉闭塞采用逆向导丝捕获技术再通1例

    范凯杰;何扬彪;郎旭军;

    <正>患者,女,32岁,因“维持性血液透析15年,左上肢反复肿胀15年”于2024年1月24日入住我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6余年,现口服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100mg(每日1次)、苯磺酸氨氯地平片5mg(每日1次)、盐酸可乐定片75μg(每日2次)、美托洛尔缓释片23.75mg(每日2次),血压控制良好。患者16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皮疹,遂就诊于外院,发现血清肌酐>100μmol/L,予药物治疗(具体不详)。

    2025年09期 v.51 967-9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3K]
    [下载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特发性腹膜后纤维化致急性肾衰竭1例

    石艳平;李明强;张晶;薛凌宇;潘章磊;

    <正>患者,男,75岁,因“头晕、恶心1个月”于2020年8月24日收住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患者1个月前无诱因出现头晕、恶心,偶有呕吐、头痛,无视物模糊、言语不利,无饮水呛咳,无肢体活动障碍等不适,近2~3个月体重下降约2.5kg。既往有高血压、脑梗死、冠心病、高脂血症病史。服用硝苯地平缓释片、阿司匹林、辛伐他汀、丹参片等药物。否认药物过敏史。患者曾于2018、2019年行2次颌下腺肿物切除术。

    2025年09期 v.51 970-9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0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