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雨璇;解远卓;张翼;王守丰;
目的 制备共载顺铂(CDDP)和瑞奎莫德(R848)的透明质酸载药纳米微粒(~(CDDP)NP/R848),探讨~(CDDP)NP/R848对骨肉瘤的抑制效果。方法 制备~(CDDP)NP/R848并观察其理化性质表征。使用K7M2细胞、骨髓来源的树突状细胞和骨髓来源的巨噬细胞验证~(CDDP)NP/R848的体外骨肉瘤细胞抑制作用和免疫细胞调节作用。将24只骨肉瘤移植瘤模型雌性Balb/c小鼠分为对照组、CDDP+R848组和~(CDDP)NP/R848组,每组8只,CDDP+R848组和~(CDDP)NP/R848组小鼠尾静脉分别注射CDDP 1.5mg/kg+R848 2mg/kg和~(CDDP)NP/R848(含同等剂量的CDDP和R848)治疗,检测治疗后小鼠肿瘤体积,每组处死3只小鼠行HE染色观察肿瘤组织的病理学特征,观察剩余每组5只小鼠的存活状态。结果 ~(CDDP)NP/R848具有均一稳定的结构和良好的酸响应性。体外实验表明~(CDDP)NP/R848可有效抑制K7M2细胞增殖,并积极发挥免疫细胞调节作用。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CDDP+R848组和~(CDDP)NP/R848组治疗后肿瘤体积均缩小,且后者缩小更明显(P<0.01)。对照组和CDDP+R848组小鼠分别于治疗后第28天全部死亡,而~(CDDP)NP/R848组小鼠治疗后第40天仍有3只存活。与CDDP+R848组相比,~(CDDP)NP/R848组肿瘤组织呈现增大的核坏死区域,肿瘤细胞增殖被抑制。结论 成功制备~(CDDP)NP/R848,体外实验证实其稳定均一的形貌结构、良好的酸性响应性、有效的细胞毒性和免疫细胞激活作用,有效抑制骨肉瘤移植瘤模型小鼠肿瘤组织生长,延长其生存期。
2025年07期 v.51 649-652+6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8K] [下载次数: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0 ] - 张梦;嵇君伟;田奋;张蓓;张艳玲;张玉娟;刘颖;王中山;
目的 分析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感染小鼠的性别差异。方法 腹腔注射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1×10~7 cfu或2×10~6 cfu感染雌性和雄性C57BL/6小鼠各8只,观察小鼠存活及死亡情况。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2×10~6 cfu感染雌性和雄性小鼠各6只后,检测肝脏和脾脏组织中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数量以及肝脏组织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结果 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1×10~7 cfu感染小鼠48h时,雄性小鼠死亡4只,雌性小鼠全部死亡。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2×10~6cfu感染小鼠72h时,雌性小鼠死亡4只,雄性小鼠没有死亡。雌性小鼠肝脏和脾脏中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数量均多于雄性小鼠[(82.3±7.1) cfu vs.(16.6±4.9) cfu和(11.7±2.9) cfu vs.(2.3±0.9) cfu](P<0.01)。雌性小鼠肝脏组织GSH含量为(37.22±2.62)μmol/L,高于雄性小鼠的(30.26±3.89)μmol/L(P<0.01)。结论 感染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后,雌性小鼠的致死率更高,肝脏和脾脏组织中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检出数量更多,可能与雌性小鼠GSH含量较高有关。
2025年07期 v.51 653-6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5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4 ] - 秦芳芳;陈筱诗;蒋琦;胡鹏超;罗辉宇;
目的 探讨瑞马唑仑对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小鼠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 雄性C57/BL6小鼠30只随机分为三组,每组10只。A组术前腹腔注射瑞马唑仑10mg/kg和生理盐水0.1mL/10g, B组术前仅腹腔注射生理盐水0.1mL/10g,两组行异氟烷麻醉下胫骨骨折内固定术建立POCD小鼠模型;C组仅腹腔注射生理盐水0.1mL/10g作为空白对照。采用旷场实验、Y迷宫实验和Morris水迷宫实验分别评估三组小鼠自发运动能力、认知功能及空间学习能力。应用HE染色和尼式染色观察三组小鼠海马组织中神经元损伤及其形态结构,实时定量PCR检测三组小鼠海马组织中炎症因子IL-6、IL-1β及TNF-α mRNA表达。结果 三组小鼠自发运动能力相仿(P>0.05)。与C组比较,A组和B组小鼠交替次数和进臂次数减少,自发交替率降低,潜伏期缩短,平台象限访问时间延长,平台进入次数增加,海马组织中损伤神经元百分比升高而阳性神经元百分比降低,海马组织中IL-1β、IL-6及TNF-α mRNA表达升高(P<0.05或P<0.01)。A组上述指标均优于B组(P<0.01)。结论 瑞马唑仑通过抑制神经炎症,从而对POCD小鼠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2025年07期 v.51 656-659+664+644+7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8K] [下载次数: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6 ] - 单悦;何雪威;陈林丽;
目的 分析IgA肾病患者肾功能与颈动脉血管弹性的关系。方法 根据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将156例IgA肾病患者(A组)分为五组。A1组47例,慢性肾脏病(CKD)1期,eGFR≥90mL·min~(-1)·1.73m~(-2);A2组40例,CKD 2期,eGFR 60~<90mL·min~(-1)·1.73m~(-2);A3组26例,CKD 3期,eGFR 30~<60mL·min~(-1)·1.73m~(-2);A4组20例,CKD 4期,eGFR 15~<30mL·min~(-1)·1.73m~(-2);A5组23例,CKD 5期,eGFR<15mL·min~(-1)·1.73m~(-2)。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51例为对照(C)组。采用超声极速成像技术测量六组颈总动脉血管脉搏波速度(PWV),包括起始PWV(BS-PWV)和收缩末期PWV(ES-PWV)。比较六组一般资料和实验室血液指标,分析eGFR与颈总动脉PWV的相关性。结果 六组年龄、BMI、SBP、实验室血液指标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156例IgA肾病患者eGFR(65.25±38.91) mL·min~(-1)·1.73m~(-2),BS-PWV(6.18±2.08) m/s, ES-PWV(7.85±2.59) m/s。随着IgA肾病患者eGFR逐渐降低,颈总动脉BS-PWV、ES-PWV呈逐渐升高趋势(P<0.05)。IgA肾病患者eGFR与颈总动脉BS-PWV和ES-PWV均呈负相关(r=-0.283和-0.430,P<0.01)。结论 IgA肾病患者颈动脉血管弹性下降,与其肾功能降低密切相关。
2025年07期 v.51 660-6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2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9 ] - 袁玥旻;李珍;张秀峰;董丽丽;裘建明;李华铭;
目的 探讨炎症性肠病(IBD)患者肠道菌群分布特征及其与血浆外泌体微小RNA-214-3p(miR-214-3p)和miR-184的关系。方法 检测98例IBD患者(观察组)和同期10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肠道菌群,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血浆外泌体miR-214-3p和miR-184表达。比较两组肠道菌群数量、肠道菌群阳性率、血浆外泌体miR-214-3p和miR-184表达,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观察组血浆外泌体miR-214-3p和miR-184表达与菌群数量的关系。采用ROC曲线评估血浆外泌体miR-214-3p和miR-184对IBD的诊断价值。结果 观察组双歧杆菌、拟杆菌、肠球菌、酵母菌和肠杆菌数量均高于对照组,真杆菌数量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双歧杆菌和酵母菌菌群阳性率高于对照组,真杆菌菌群阳性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浆外泌体miR-214-3p表达及血清IL-6、TNF-α、hsCRP水平高于对照组,血浆外泌体miR-184表达低于对照组(P<0.05)。血浆外泌体miR-214-3p表达与双歧杆菌、拟杆菌、肠球菌、酵母菌、肠杆菌数量及血清IL-6、TNF-α、hsCRP水平呈正相关,与真杆菌数量呈负相关(P<0.05);血浆外泌体miR-184表达与真杆菌数量呈正相关,与双歧杆菌、拟杆菌、肠球菌、酵母菌、肠杆菌数量及血清IL-6、TNF-α、hsCRP水平呈负相关(P<0.05)。血浆外泌体miR-214-3p、miR-184单独及联合诊断IBD的AUC分别为0.831、0.819和0.912(P<0.01)。结论 IBD患者血浆外泌体miR-214-3p表达升高和miR-184表达降低均与肠道菌群分布特征及炎症因子有关,可作为辅助诊断IBD的生物标志物。
2025年07期 v.51 665-6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2K] [下载次数: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5 ] - 周美丽;朱莉;童洪杰;赵云鹏;陈琨;
目的 探讨体外心肺复苏(ECPR)过程中胸外按压暂停时间对心脏骤停患者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实施ECPR的82例心脏骤停患者的急救资料。根据中位胸外按压暂停时间49s,将患者分为12~48s组(41例)和49~128s组(41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结局的差异。结果 82例行ECPR患者中最终66例患者复苏成功,16例患者当场死亡;其中,12~48s组死亡4例,49~128s组死亡12例。12~48s组复苏成功率和住院存活率均高于49~128s组(P<0.05)。两组康奈尔预后评分1、2分比例以及体外膜肺氧合运行时间、并发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CPR插管前胸外按压暂停时间的增加会降低心脏骤停患者的复苏成功率和住院存活率,因此ECPR过程中应尽量减少胸外按压暂停时间。
2025年07期 v.51 670-6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6K] [下载次数: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2 ] - 朱圆圆;陈忆晴;田莉莉;吴梦凡;池霞;吴茜;
目的 分析语音障碍(SSD)学龄前及学龄期儿童辅音错误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15例SSD患儿的语音资料。其中,学龄前组119例(年龄4~5岁),学龄期组96例(年龄6~12岁)。分析两组整体发音错误、发音部位错误、发音方式错误、送气方式错误和错误类型5个方面。结果 学龄前组错误发音前五位分别为舌尖前音/c、z、s/、舌尖中音/l/和舌尖后音/ch/。学龄期组错误发音前五位分别为舌尖前音/c/、舌尖后音/ch、sh、zh、r/。学龄前组双唇音/p/、唇齿音/f/、舌尖前音/z、c、s/、舌尖中音/l/、舌面音/q、x/、舌根音/ɡ、h/发音错误比例高于学龄期组(P<0.05)。学龄前组舌尖中音化、舌面音化发音部位错误比例高于学龄期组(P<0.05)。学龄前组塞音化、塞擦音化、边音化发音方式错误比例高于学龄期组(P<0.05)。学龄前组不送气化错误比例高于学龄期组(P<0.05)。学龄前组省略错误比例高于学龄期组(P<0.05),而两组替代和歪曲错误比例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SSD与年龄有一定相关性,年龄增长有助于改善儿童语音错误,但尚不能完全纠正。如果儿童存在SSD,应尽早开展康复训练。
2025年07期 v.51 674-6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6K]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5 ] - 唐娅群;蒋光辉;毛媛;邬叔兵;蔡淑红;万建国;
目的 观察基于标准集束化方案下参附注射液治疗脓毒症休克的临床疗效。方法 53例确诊脓毒症休克患者由中医医师负责辨证,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6例采用标准集束化方案治疗;参附组27例基于标准集束化方案下参附注射液50mL静脉滴注持续7d。记录治疗前和治疗3、7d的循环、炎症和凝血功能相关指标。比较两组患者的预后。结果 治疗3、7d,两组MAP、CVP、纤维蛋白原(Fib)、Plt均高于治疗前,血清乳酸、去甲肾上腺素使用量、IL-6、TNF-α、CRP、降钙素原(PCT)、凝血酶原时间(PT)及APTT均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3、7d,参附组MAP、CVP、Fib、Plt高于对照组,血清乳酸、去甲肾上腺素使用量、IL-6、CRP及APTT低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TNF-α、PCT及P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参附组治疗7d的急性生理功能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评分、机械通气时间、入住重症监护室天数、脏器功能不全个数及28-d死亡率稍低于对照组,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基于标准集束化方案下参附注射液治疗可明显改善循环和凝血功能,减轻炎症反应,改善脓毒症休克患者病情。
2025年07期 v.51 679-6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7K] [下载次数: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5 ] - 王聪;林萍;郑凤鸣;王琴;朱黎焱;陈娜;
目的 探讨运动训练联合营养支持对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合并肌少症老年患者的肌少症及肺功能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 COPD合并肌少症老年患者52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COPD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增加运动训练和营养支持,治疗12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肌少症及肺功能相关指标。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四肢肌肉质量、握力、6-min步行距离及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睾酮水平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治疗后用力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VC%)和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升高,而改良版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mMRC)分级和COPD评估测试(CAT)评分降低(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治疗后FVC%和FEV1%升高,而mMRC分级和CAT评分降低(P<0.05)。结论 在常规COPD治疗基础上,运动训练联合营养支持能有效改善COPD合并肌少症老年患者的肺功能,有利于增强肌肉力量。
2025年07期 v.51 684-687+6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9K] [下载次数:1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3 ] - 孙子茜;曹晓辉;顾颖;
目的 探讨宫颈扩张球囊联合间苯三酚引产对妊娠晚期产程进展和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 妊娠晚期产妇100例按照引产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在人工破膜和缩宫素引产基础上,对照组采用宫颈扩张球囊引产,观察组采用宫颈扩张球囊联合间苯三酚引产。比较两组分娩方式、产程进展和产妇宫口开至2cm时数字评分量表(NRS)评分以及母婴结局。结果 两组阴道分娩率相仿(P>0.05)。观察组总产程和引产开始至规律宫缩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以及第三产程相仿(P>0.05)。观察组产妇宫口开至2cm时NR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产妇产后出血量和新生儿体重相仿(P>0.05)。两组新生儿1-min和5-min Apgar评分均为10分。结论 在人工破膜和缩宫素引产基础上,采用宫颈扩张球囊联合间苯三酚引产能缩短妊娠晚期产妇的总产程和引产开始至规律宫缩时间,减轻产妇引产疼痛,母婴结局良好。
2025年07期 v.51 688-6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3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0 ] - 叶遇高;许博;刘春阳;叶丹弟;柳巧金;刘静;
目的 比较齐拉西酮与阿立哌唑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感觉门控电位P50(SG-P50)的影响。方法 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齐拉西酮组和阿立哌唑组分别予齐拉西酮和阿立哌唑口服治疗,均连续治疗8周。在治疗前及治疗后评估两种药物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同时检测两组患者SG-P50相关指标。结果 治疗后,两组阴性和阳性症状量表总分及各症状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药物不良反应量表评分及各系统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S1-P50波幅、S1-S2、抑制率均降低,S2-P50波幅、S2/S1均升高,S1-P50潜伏期和S2-P50潜伏期均缩短(P<0.05),且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齐拉西酮和阿立哌唑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相仿,且均能改善SG-P50。
2025年07期 v.51 692-6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8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1 ] - 陆珏耘;李欣;赵纯;凌秀凤;
目的 探讨不同BMI患者使用半剂量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拮抗剂助孕的促排卵及新鲜胚胎移植结局。方法 女性患者3592例分为A组(BMI 25~28kg/m~2,672例)和B组(BMI 18~24kg/m~2,2920例)。A组分为A1和A2组,每组336例,分别皮下注射GnRH拮抗剂0.125mg/d和0.250mg/d。B组分为B1组和B2组,每组1460例,分别皮下注射GnRH拮抗剂0.125mg/d和0.250mg/d。比较组内促排卵结局及新鲜胚胎移植结局相关指标。结果 A1组GnRH拮抗剂总剂量和总天数、获卵数、可利用胚胎数、第3天(D3)优质胚胎数、第5天(D5)囊胚数和D5优质囊胚数均低于A2组(P<0.05或P<0.01)。B1组促性腺激素总天数、GnRH拮抗剂总剂量和总天数均低于B2组,而获卵数高于B2组(P<0.01)。A1组D3优质胚胎率低于A2组,B1组D3优质胚胎率低于B2组(P<0.05或P<0.01)。而A1组与A2组或B1组与B2组之间的双原核受精率、卵裂率、可利用胚胎率及D5优质囊胚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A1、A2、B1和B2组分别有36、24、142和154例移植新鲜胚胎,A1组D3优质胚胎率低于A2组(P<0.01),而其余新鲜胚胎移植临床结局与A2组相仿(P>0.05);B1组新鲜胚胎移植临床结局相关指标均与B2组相仿(P>0.05)。结论 BMI<25kg/m~2女性患者采用半剂量GnRH拮抗剂助孕的疗效不逊于GnRH拮抗剂常规剂量。应当权衡经济效益、安全性和临床疗效等因素,对不同BMI患者采取个性化GnRH拮抗剂的剂量选择。
2025年07期 v.51 696-7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6K] [下载次数: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3 ] - 陈舒月;张靖文;冯文;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剂2A(CDKN2A)的表达情况及其与血脂的关系。方法 检测89例子宫内膜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CDKN2A mRNA表达,分析CDKN2A mRNA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检测89例子宫内膜癌患者血脂水平,分析CDKN2A mRNA表达与HDL-C、LDL-C和TG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子宫内膜癌组织中CDKN2A mRNA表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1)。肌层浸润≥1/2的患者CDKN2A mRNA表达高于肌层浸润<1/2的患者,有脉管浸润及淋巴结转移的患者CDKN2A mRNA表达高于无脉管浸润及无淋巴结转移的患者,p53突变型患者CDKN2A mRNA表达高于p53野生型患者(P<0.05)。CDKN2A mRNA表达与TG水平呈正相关(r_s=0.321,P<0.01),与LDL-C、HDL-C水平不存在明显相关关系(P>0.05)。结论 CDKN2A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高表达,其与肌层浸润、脉管浸润、淋巴结转移和p53表达有关,且与TG水平密切相关。
2025年07期 v.51 702-704+7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2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5 ] - 郑云帆;陈许艳;
目的 探讨基于沉浸式虚拟现实(VR)技术的主动运动训练对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后早期康复的影响。方法 80例行TKA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试验组术后采用常规康复训练8d联合基于沉浸式VR技术的主动运动训练治疗7d;对照组术后采用常规康复训练8d联合基于“虚假的”沉浸式VR技术的主动运动训练治疗7d。比较两组术前和术后第9天的VAS疼痛评分、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SS评分)、恐动症量表(TSK)评分、膝关节活动度(ROM)、患侧股直肌的均分根值(RMS)和积分肌电值(IEMG)。结果 与术前比较,两组术后第9天的VAS疼痛评分和HSS评分均降低,而TSK评分和ROM均升高(P<0.05)。与对照组术后第9天比较,试验组术后第9天HSS评分和ROM升高,而TSK评分降低(P<0.05或P<0.01)。两组术后第9天的RMS和IEMG相仿,且与术前相仿(P>0.05)。结论 基于沉浸式VR技术的主动运动训练可改善患者TKA术后膝关节功能和恐动心理,但对疼痛和肌力的改善不明显。
2025年07期 v.51 705-7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3K] [下载次数:1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3 ] - 钱龙;王艳;李建辉;刘洪亚;
目的 探讨无阿片全凭静脉麻醉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全身麻醉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例。A组行无阿片全凭静脉麻醉,B组静脉注射阿片类药物舒芬太尼。比较两组患者离开麻醉后监护室(T1)、术后第1天(T2)和术后第2天(T3)时术后恶心呕吐(PONV)发生率及严重程度,比较两组术后2d内其他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两组T1~T3时静息状态和活动状态VAS疼痛评分。结果 T2时,A组PONV发生率低于B组,且中度PONV发生率低于B组(P<0.05)。T3时,A组PONV发生率低于B组,且轻度PONV发生率低于B组(P<0.05)。两组术后2d内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相仿(P>0.05)。T2时,A组静息状态VAS疼痛评分低于B组(P<0.05)。结论 无阿片全凭静脉麻醉可有效降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PONV发生率与VAS疼痛评分,但对其他不良反应无明显影响。
2025年07期 v.51 710-7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5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6 ] - 仰唯栋;谢晶军;
目的 观察血流限制训练联合等速肌力训练治疗肌少症老年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肌少症老年患者6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常规营养支持和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给予血流限制训练联合等速肌力训练,两组均治疗8周。采用四肢骨骼肌质量指数(ASMI)评估肌肉质量,采用肩关节屈峰力矩和伸峰力矩、膝关节屈峰力矩和伸峰力矩评估上、下肢肌群的肌力水平,采用简易机体功能评估量表(SPPB)评分评估躯体功能。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上述指标。结果 两组治疗后ASMI、肩关节屈峰力矩和伸峰力矩、膝关节屈峰力矩和伸峰力矩及SPPB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1),且试验组上述指标升高更明显(P<0.01)。结论 血流限制训练联合等速肌力训练能有效治疗肌少症老年患者,改善患者肌肉质量。
2025年07期 v.51 714-7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5K] [下载次数: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5 ] - 罗维欢;陈余;王士平;曹关义;张殿彩;
目的 探讨复杂性阑尾炎的影响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方法 705例急性阑尾炎患者分为复杂性阑尾炎组(278例)和非复杂性阑尾炎组(427例)。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绘制ROC曲线评估相关指标对复杂性阑尾炎发生的预测效能,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复杂性阑尾炎发生的影响因素,建立联合模型并绘制ROC曲线评估预测效能。结果 与非复杂性阑尾炎组比较,复杂性阑尾炎组男性和术前发热比例以及年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CRP、纤维蛋白原、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及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均升高,发病持续时间延长(P<0.05)。男性、术前发热、发病持续时间≥25h、中性粒细胞计数≥8.00×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80.85%、CRP≥21.12mg/L、纤维蛋白原≥3.84g/L、总胆红素≥19.80μmol/L是复杂性阑尾炎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联合模型预测复杂性阑尾炎发生的AUC为0.889[95%CI(0.864~0.913),P<0.01];当取最佳截断值为0.39时,其预测的灵敏度为83.8%,特异度为82.9%。结论 性别、术前发热、发病持续时间、中性粒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CRP、纤维蛋白原和总胆红素是复杂性阑尾炎发生的影响因素。基于此建立的联合模型对复杂性阑尾炎有较高的预测效能。
2025年07期 v.51 718-721+7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9K] [下载次数: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6 ] - 茅佳洋;徐月娟;李沛;张海龙;俞生林;陆良华;
目的 探讨新生儿危重病例评分(NCIS)、新生儿急性生理学评分-Ⅱ(SNAP-Ⅱ)和新生儿急性生理学评分围生期补充-Ⅱ(SNAPPE-Ⅱ)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患儿死亡的预测价值。方法 随访12个月,将192例NRDS患儿分为死亡组29例和存活组163例。比较两组临床一般资料,绘制ROC曲线评估NCIS、SNAP-Ⅱ及SNAPPE-Ⅱ单独或联合应用对NRDS患儿死亡的预测价值。结果 两组新生儿出生体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性别构成比、胎龄、分娩方式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NCIS、SNAP-Ⅱ及SNAPPE-Ⅱ单独或联合应用对NRDS患儿死亡均具有预测价值(P<0.01),NCIS的AUC>SNAPPE-Ⅱ的AUC>SNAP-Ⅱ的AUC(P<0.05),NCIS联合SNAPPE-Ⅱ的AUC>NCIS联合SNAP-Ⅱ的AUC>三种联合的AUC>SNAP-Ⅱ联合SNAPPE-Ⅱ的AUC(P<0.05)。结论 三种评分单独或联合应用均可以预测NRDS患儿死亡,NCIS单独或联合SNAPPE-Ⅱ对NRDS患儿死亡的预测价值较高。
2025年07期 v.51 722-7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0K] [下载次数: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0 ] - 李玖泽;Andrei V.Tkatchenko;
目的 构建基于核苷酸代谢相关基因的三阴性乳腺癌(TNBC)特异性预后评分模型,揭示其在肿瘤代谢重编程及潜在促癌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基于外部数据库中TNBC患者的转录组和代谢组数据,对97个核苷酸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谱进行分析。通过共识聚类方法对患者进行无监督分型,识别不同的核苷酸代谢亚型。进一步采用LASSO-Cox回归构建核苷酸代谢风险评分模型,并评估其在生存预测中的效能及独立预后价值。结合极性代谢物和脂质组数据,比较高、低风险组患者的代谢通路差异,探讨其潜在的促癌代谢机制。结果 本研究识别出两种TNBC的核苷酸代谢亚型,即Nuc1型和Nuc2型。其中Nuc1型患者多表现为更晚的T分期和更高的病理分级,且富集于细胞周期、DNA复制等增殖相关通路。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包含10个关键基因的核苷酸代谢风险评分模型,能够有效区分患者的预后风险,且在多因素Cox回归中仍为无复发生存的独立预测因子。代谢组分析结果显示,核苷酸代谢高风险组TNBC中氨基酸代谢普遍上调,脂质代谢整体下调,呈现以氨基酸激活、脂质抑制为特征的代谢重编程。结论 核苷酸代谢风险评分可作为TNBC预后的评估指标。
2025年07期 v.51 726-7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49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