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医药

论著

  • 硒对同型半胱氨酸诱导的内皮细胞功能紊乱的影响

    马晶晶;任晖;潘龙飞;牟建军;吕爱莉;高彦霞;李静;巩洁;王甲文;高天林;

    目的探讨硒对同型半胱氨酸(Hcy)诱导的内皮细胞功能紊乱的影响。方法1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均分为三组:H组灌注左旋蛋氨酸1 g·kg~(-1)·d~(-1),连续4周;S组在灌注左旋蛋氨酸前1周,灌注硒1 g·kg~(-1)·d~(-1);对照组(C组)灌注蒸馏水。检测三组大鼠血浆一氧化氮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含量,采用胸主动脉环松弛实验观察内皮依赖性松弛度。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用Hcy及不同浓度硒处理HUVECs,检测细胞活力、迁移及凋亡的变化。结果与C组比较,H组血浆一氧化氮含量减少,vWF含量增加(P<0.05);与H组比较,S组一氧化氮含量增加,vWF含量减少(P<0.05)。加入乙酰胆碱或一氧化氮合成酶活性剂A23187后,H组胸主动脉环松弛度较C组降低(P<0.05),S组松弛度较H组升高(P<0.05)。用Hcy处理HUVECs后,细胞活力和细胞迁移能力降低,细胞凋亡增加,Caspase-3活性升高,剪切型Caspase-3、Bax表达增加,Bcl-2表达减少(P<0.05);用不同浓度硒预处理HUVECs后,细胞活力和细胞迁移能力升高,细胞凋亡减少,Caspase-3活性降低,剪切型Caspase-3、Bax表达减少,Bcl-2表达增加(P<0.05)。结论硒能够拮抗Hcy诱导的内皮细胞功能紊乱。

    2019年11期 v.45 1081-10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9K]
    [下载次数:1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61 ]
  • 纳米羟基磷灰石/壳聚糖酶促物理交联水凝胶的制备及性能评价

    闫香珍;夏思颖;罗礼君;

    目的制备纳米羟基磷灰石(nHA)/壳聚糖(CS)酶促物理交联水凝胶,并对其性能进行体外评价。方法在CS溶液中加入0.75%、1.5%和3%(W/V)nHA(A1、A2和A3组),制备不同浓度的nHA/CS酶促物理交联水凝胶,另设不含nHA的CS溶液为对照(C组),并对其凝胶时间、形貌结构及体外成骨诱导能力进行评价。结果 A2和A3组比C组的凝胶时间更短[(158±8) s和(152±9) s vs.(204±13)s](P<0.05)。nHA/CS酶促物理交联水凝胶粗糙表面可观察到nHA微粒。与C组比较,A1、A2和A3组牙周膜细胞钙盐沉积量均增加(P<0.05),且A3组高于A1、A2组(P<0.05)。1周后,与C组比较,A1、A2和A3组在模拟体液中的钙吸收量均增加(P<0.05),且A2、A3组高于A1组(P<0.05)。结论 nHA/CS酶促物理交联水凝胶可原位成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及生物活性。

    2019年11期 v.45 1085-1088+10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78K]
    [下载次数:4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317 ]
  • 电针联合维生素E对阿尔茨海默病大鼠认知能力的影响

    董佳佳;郑德宇;

    目的探讨电针联合维生素E治疗对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大鼠认知能力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36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对照组(A组)、假手术组(B组)、AD模型组(C组)、AD模型+电针组(D组)、AD模型+维生素E组(E组)和AD模型+电针+维生素E组(F组)。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评估认知能力,ELISA法检测海马匀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丙二醛(MDA)水平,免疫组化检测海马组织中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剂受体γ(PPAR-γ)的表达。结果与C组相比,A、B、D、E、F组逃避潜伏期和MDA水平减少,跨越平台次数、跨越平台象限停留时间、PPAR-γ阳性表达细胞数、GSH-Px和SOD水平增加(P<0.01);其中,F组各指标改善程度较D组和E组更加显著(P<0.05或P<0.01)。结论电针联合维生素E治疗能有效促进机体抗氧化应激反应的发生,从而改善AD模型大鼠的认知能力,达到治疗AD的目的。

    2019年11期 v.45 1089-1093+10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66K]
    [下载次数:2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254 ]
  • 载脂蛋白A1模拟肽D4F抑制内皮间质转化

    冯聚玲;赵磊;尹凯;曹超;李二毛;

    目的探讨载脂蛋白A1(Apo-A1)模拟肽D4F对Apo-E基因敲除(Apo-E~(-/-))小鼠主动脉中内皮间质转化(EndMT)的影响。方法 18只C57BL/6小鼠随机均分为野生型小鼠组(A组)、Apo-E~(-/-)小鼠组(B组)和Apo-E~(-/-)+D4F给药组(C组)。采用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CD31、血管内皮钙黏蛋白(VE-cadherin)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与A组相比,B组主动脉组织中CD31、VE-cadherin mRNA和蛋白表达减少,α-SMA mRNA和蛋白表达增加(P<0.01);而C组给予D4F后能有效逆转B组上述指标的变化过程(P<0.05或P<0.01)。结论 Apo-A1模拟肽D4F能明显抑制Apo-E~(-/-)小鼠主动脉中EndMT的发生。

    2019年11期 v.45 1093-10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6K]
    [下载次数:1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56 ]
  • 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对结肠癌患者血小板活化的影响

    单汉民;王钱荣;高斌;何焕钟;祁涛;

    目的探讨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AHH)对结肠癌患者全身麻醉下行结肠癌根治术血小板活化等指标的影响。方法行结肠癌根治术患者45例随机均分为A、B和C三组,麻醉诱导后经颈内静脉以15 ml/kg的剂量和30 ml·kg~(-1)·h~(-1)速率分别输注复方乳酸钠、羟乙基淀粉200/0.5(HES200/0.5)和HES130/0.4溶液。分别在AHH前即刻(T0)、AHH后即刻(T1)、AHH后1 h(T2)和3 h(T3)检测CD62p、CD63、凝血酶原时间(PT)、APTT和血小板,记录AHH期间HR和MAP变化。结果 B组T2时CD62p水平低于T0、T1时(P<0.05),T3时CD62p水平低于T0时(P<0.05);B组T1~T3时CD62p水平均低于A组和C组(P<0.05)。B组T1、T2时CD63水平低于C组(P<0.05);A组T1时CD63水平较T0时升高(P<0.05),B组T2时CD63水平较T0、T1时均降低(P<0.05)。结论结肠癌患者存在血小板过度活化现象;围手术期应用HES200/0.5行AHH可降低CD62p及CD63表达,有效抑制血小板过度活化,从而降低围手术期肿瘤血行转移的潜在风险。

    2019年11期 v.45 1096-1099+1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K]
    [下载次数: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39 ]
  • 单根细管引流联合早期拔管在肺癌患者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应用

    闵波;朱逸;王成祥;王岩;马海涛;

    目的观察单根细管引流联合早期拔管在肺癌患者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应用的效果。方法接受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肺癌患者113例分为三组:A组42例,术中放置单根20 F引流管,且24 h引流量≤350 ml时拔管;B组34例,术中放置单根20 F引流管,且24 h引流量≤100 ml时拔管;C组37例,术中放置单根28 F引流管,且24 h引流量≤100 ml时拔管。比较三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A组术后引流时间和住院天数短于B、C组(P<0.01)。A组术后24、48 h和2周VAS疼痛评分均低于C组(P<0.05或P<0.01),且B组术后48 h和2周VAS疼痛评分均低于C组(P<0.05或P<0.01)。A、B组肺不张和肺部感染发生率低于C组(P<0.05)。结论肺癌患者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采用单根细引流管联合术后早期拔管,有助于缩短术后引流时间和住院时间,减轻疼痛并促进康复。

    2019年11期 v.45 1100-1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K]
    [下载次数:1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224 ]
  • 血清白蛋白水平与血压的关系

    陈秀梅;张晓宇;卢妙;

    目的探索血清白蛋白水平与血压的关系。方法通过问卷调查及体检获取4343例体检人员的一般资料,根据血压水平将其分为正常血压组(<140/90 mmHg,2183例)和高血压组(≥140/90 mmHg,2160例)。比较两组血清白蛋白、FBG、血脂、SCr、BUN和血清尿酸的水平。结果高血压组血清白蛋白、FBG、TC、LDL-C、TG和血清尿酸均高于正常血压组(P<0.05或P<0.01),两组HDL-C、SCr和BUN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血清白蛋白水平与血压呈正相关(r_s=0.65,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白蛋白水平为高血压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OR=1.85,95%CI(1.79~1.93),P<0.01]。结论血清白蛋白水平与血压呈正相关,是高血压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

    2019年11期 v.45 1105-1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1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242 ]
  • 腹膜透析相关性真菌性腹膜炎19例分析

    崔洪青;吴晶晶;任海滨;茅春霞;黄抱娣;邢昌赢;张莉;

    目的分析腹膜透析相关性真菌性腹膜炎(FP)的临床表现、病原学特点、诊治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单个腹膜透析中心248例发生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9例发生FP(FP组),229例发生细菌性腹膜炎(BP组)。与同期未发生腹膜炎的347例腹膜透析患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结果 FP组和BP组血钾、血红蛋白和血清白蛋白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其中FP组血清白蛋白水平较BP组更低(P<0.05)。FP组狼疮肾炎患者比例高于BP组和对照组(P<0.05)。FP组3个月内抗生素使用史和拔管退出腹膜透析的患者比例均高于BP组(P<0.05)。FP组15例(78.9%)培养结果为念珠菌。通过早期拔管及规范抗真菌治疗,19例患者均未发生真菌感染相关性死亡。结论严重低白蛋白血症、狼疮肾炎和近期应用抗生素史是FP的易感因素,确诊后尽早拔管和后续规范抗真菌治疗可改善预后。

    2019年11期 v.45 1108-1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下载次数:1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75 ]
  • 柯尔克孜族与汉族体位性血压变异患者的心率变异性差异

    王红霞;曲晨;谭晓;鲁翔;

    目的比较柯尔克孜族与汉族体位性血压变异(PBPV)患者的心率变异性(HRV)差异。方法测量柯尔克孜族人群88例(A组)和汉族人群102例(B组)卧位及改为直立位3 min内血压值,据此将两组分为有PBPV患者(A1组25例,B1组43例,血压变化≥10 mmHg)和非PBPV患者(A2组63例,B2组59例)4个亚组。24-h动态心电图监测并分析各组的HRV相关指标。结果A1组男性患者比例大于B1组(P<0.05)。与A2组比较,A1组SDNN、SDNN5、TRIA、SDANN、RMSSD均有降低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B2组比较,B1组SDNN、SDNN5、PNN50、TRIA、SDANN、RMSSD均降低(P<0.05)。与B1组比较,A1组SDNN、TRIA、SDANN、RMSSD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B2组比较,A2组SDNN、SDNN5、PNN50、TRIA、RMSSD降低(P<0.05)。结论 HRV能反映自主神经在体位性血压调节中的作用,对PBPV患者自主神经病变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2019年11期 v.45 1112-1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75 ]
  • 呼气末V_2导联R/S移行比在V_3导联R/S转换的流出道室性心律失常中的定位价值

    华红霞;肖建强;李文华;

    目的探讨呼气末V_2导联R/S移行比在V_3导联R/S转换的特发性流出道室性心律失常中的定位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R/S移行在V_3导联的流出道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心电图及电生理资料,分析其体表12导联心电图中呼气末V_2导联R/S移行比与靶点的关系,并在41例R/S移行在V_3导联的流出道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中验证其定位诊断价值。结果 43例患者起源于右心室流出道33例,左心室流出道10例。与右心室流出道相比,左心室流出道的V_2导联R/S移行比增高(1.35±0.49 vs.0.76±0.26)(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V_2导联R/S移行比是判断室性心律失常起源的独立预测因子(OR=13.242,P<0.05)。V_2导联R/S移行比≥0.925诊断左心室流出道起源的室性心律失常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100%、84.80%、66.67%、100%。在41例患者前瞻性研究中,采用V_2导联R/S移行比≥0.925准确预测出22例左心室流出道室性心律失常,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100%、89.47%、91.67%、100%。结论呼气末V_2导联R/S移行比是鉴别V_3导联R/S转换的流出道室性心律失常起源部位的一个新指标,临床操作简便实用,在快速判断起源部位上具有一定的优势。

    2019年11期 v.45 1116-1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6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11 ]
  • 宫颈柱状上皮异位对细菌性阴道病的影响

    谢明珠;邓继红;刘双玥;张雯;

    目的探讨宫颈柱状上皮异位对细菌性阴道病(BV)的影响。方法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PSM)方法对2486例BV患者和1814例健康女性的基本临床资料进行匹配,分析宫颈柱状上皮异位对BV的影响。结果共有872对匹配成功。两组匹配前,年龄、生育情况、生育方式、人工流产史、避孕方式、每周性生活次数、宫颈柱状上皮异位均与BV相关(P<0.05);而匹配后,仅宫颈柱状上皮异位与BV密切相关(P<0.05)。匹配前后Logistic回归分析均显示,宫颈柱状上皮异位是影响BV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宫颈柱状上皮异位是BV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

    2019年11期 v.45 1121-1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下载次数: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20 ]
  • 老年手术患者术后谵妄与术前HbA1c水平的关系

    周晓艳;张真真;周斌;段加方;张韬;钱燕宁;

    目的观察老年手术患者术后谵妄(POD)与术前HbA1c水平的关系。方法全身麻醉下择期行非心脏手术老年患者118例分为四组:A组30例,HbA1c<5.7%;B组34例,5.7%≤HbA1c<6.5%;C组27例,6.5%≤HbA1c<7%;D组27例,7%≤HbA1c≤8%。术后第1、2和3天采用意识障碍评估(CAM)量表评估患者POD发生情况;计算四组POD发生率,分析CAM评分与术前HbA1c水平的相关性。结果四组患者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D组POD发生率高于A组和B组(48.1%vs.13.3%和20.6%)(P<0.05)。四组患者术后CAM评分随着HbA1c水平升高而增加(P<0.05)。患者术后CAM评分与术前HbA1c水平呈正相关(r_s=0.781,P<0.05)。结论老年患者术前HbA1c水平增高可预示POD发生的风险增高。

    2019年11期 v.45 1125-1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26 ]
  • 下腔静脉塌陷指数指导补液对胃肠手术患者全身麻醉诱导后血压和心率的影响

    冷鑫;陈宝林;韩流;鲍红光;斯妍娜;

    目的探讨下腔静脉塌陷指数(IVC-CI,采用超声评估)指导补液对胃肠手术患者全身麻醉诱导后MAP和HR的影响。方法 90例择期胃肠手术患者随机均分为IVC-CI指导补液晶体组(IVC-1组)、IVC-CI指导补液胶体组(IVC-2组)和对照组(C组)。全身麻醉诱导后,C组不予超声评估,维持晶体补液速度10 ml·kg~(-1)·h~(-1);IVC-1组和IVC-2组行下腔静脉超声评估,以IVC-CI 40%为阈值指导补液,麻醉诱导前30 min内分别输注晶体液和胶体液8 ml/kg补充量。记录各组患者麻醉诱导前液体输注量以及液体输注前、液体输注30 min后和麻醉诱导后MAP和HR的变化。记录各组患者麻醉诱导期间心血管活性药物使用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C组相比,IVC-1组和IVC-2组麻醉诱导前液体输注量增加(P<0.05)。麻醉诱导后,IVC-1组和C组MAP低于液体输注后(P<0.05),IVC-1组和IVC-2组MAP高于C组(P<0.05),IVC-2组MAP高于IVC-1组(P<0.05)。麻醉诱导期间IVC-1组和IVC-2组心血管活性药物使用少于C组(P<0.05),且IVC-2组少于IVC-1组(P<0.05)。三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对于易发生麻醉诱导后低血压的胃肠手术患者,麻醉诱导前以IVC-CI 40%为阈值指导补液,尤其输入胶体液,能够减少诱导后低血压的发生。

    2019年11期 v.45 1128-11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下载次数:1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210 ]
  • 早期肠内营养对老年脓毒症患者肠黏膜屏障、炎症因子及预后的影响

    高薇薇;阚建英;于乃浩;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对老年脓毒症患者肠黏膜屏障、炎症因子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60例老年脓毒症患者随机均分为24 h内给予早期肠内营养(EEN组)和48 h后给予延迟肠内营养(DEN组)两组。比较两组肠内营养治疗第1天和第7天肠黏膜屏障指标、炎症因子水平和ICU住院时间以及28 d病死率。结果行肠内营养治疗第1天,两组肠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二胺氧化酶(DAO)、D乳酸(D-Lac)、血清降钙素原(PCT)、CRP、IL-6和TNF-α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行肠内营养治疗第1天比较,两组第7天IFABP、DAO、D-Lac、PCT、CRP、IL-6和TNF-α水平均下降(P<0.05),EEN组较DEN组下降更明显(P<0.05)。EEN组患者入住ICU天数短于DEN组[(11.5±3.7) d vs.(14.8±4.2) d](P<0.05)。EEN组患者28 d病死率稍低于DEN组(3.3%vs.6.7%)(P>0.05)。结论与延迟肠内营养比较,早期肠内营养有利于更好地修复老年脓毒症患者肠黏膜屏障,减少炎症因子释放,缩短ICU住院时间。

    2019年11期 v.45 1132-1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下载次数:1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249 ]
  • 微创激素注入结合自固化磷酸钙人工骨修复骨囊肿患儿骨缺损的疗效

    劳永锵;潘海文;胡永波;梁伟春;王明爽;黄志强;

    目的观察微创激素注入结合自固化磷酸钙人工骨(CPC)修复骨囊肿患儿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骨囊肿手术患儿120例均分为两组。试验组注射醋酸强的松龙125 mg,骨缺损部注入填充位CPC;对照组实施传统开窗手术刮除病灶并灭活瘤腔,骨缺损部位填充自体骨或异体骨。术后评定两组疗效、骨愈合质量和骨缺损填充物降解率,记录术中和2年随访期内不良反应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治愈率相仿(95.00%vs.86.67%)(P>0.05),试验组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12.53±1.80)个月vs.(17.26±2.09)个月](P<0.05)。试验组复发3例,对照组复发8例。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术后6个月、1年骨愈合质量评分较高,而骨缺损填充物降解率低(P<0.05)。两组均无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结论微创激素注入结合CPC修复骨囊肿患儿骨缺损疗效好,安全性高。

    2019年11期 v.45 1136-11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下载次数:1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69 ]
  • 心电图aVR导联ST段及T波改变在病变冠状动脉血管定位的应用价值

    孙静;杜志祥;卢英;

    目的探讨常规心电图aVR导联ST段及T波改变在冠心病患者病变血管定位的应用价值。方法根据aVR导联ST段的方向及变化值,将159例冠心病患者分为ST段抬高组(ST段抬高≥0.05 mV,18例)、ST段未偏移组(ST段-0.05~0.05 mV,114例)和ST段压低组(ST段压低≥-0.05 mV,27例);根据aVR导联T波方向和振幅,再将患者分为T波直立组(T波振幅≥0.05 mV,21例)、T波未偏移组(T波振幅-0.05~0.05 mV,17例)和T波倒置组(T波振幅≤-0.05 mV,121例)。所有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术,检测B型钠尿肽前体(pro-BNP)、高敏肌钙蛋白T(cTnT)及心脏射血分数(EF)。结果 aVR导联ST段改变在左主干、多支血管病变的患者中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aVR导联T波的形态改变在左主干、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右冠状动脉及多支血管病变中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ST段未偏移组相比,ST段压低组pro-BNP水平增加,ST段抬高组EF降低(P<0.05)。与T波倒置组相比,T波直立组pro-BNP、cTnT和EF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T波未偏移组pro-BNP和EF亦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aVR导联ST段及T波变化对冠心病患者病变血管定位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2019年11期 v.45 1141-1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下载次数: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254 ]
  • 肺部感染合并脓毒症老年患者凝血功能变化及意义

    王娟;许飚;

    目的探讨肺部感染合并脓毒症老年患者凝血功能变化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肺部感染合并脓毒症老年患者30例(脓毒症组)及同期肺部感染非脓毒症老年患者30例(对照组)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外周血CRP、降钙素原(PCT)、凝血酶原时间(PT)、APTT、Plt及序贯器官衰竭评估(SOFA)评分。比较脓毒症患者死亡组(17例)与存活组(13例)上述指标有无统计学差异。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观察上述指标与SOFA评分的相关性。结果脓毒症组PCT水平高于对照组,PT和APTT长于对照组,Plt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而CRP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脓毒症组中,死亡组PCT水平和SOFA评分均高于存活组,PT和APTT长于存活组,Plt水平低于存活组(P<0.01)。脓毒症患者SOFA评分与PCT、PT和APTT均呈正相关(r_s=0.688、0.622和0.613,P<0.01),与Plt呈负相关(r_s=-0.763,P<0.01)。结论肺部感染合并脓毒症老年患者存在凝血功能紊乱,并与病情密切相关。

    2019年11期 v.45 1145-11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下载次数:1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234 ]
  • 同期外科手术治疗肺癌合并重度冠心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李芝;魏磊;王晓伟;周景昕;戚晓通;李京杭;黄浩彬;张憬;

    目的总结同期外科手术治疗肺癌合并重度冠心病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20例肺癌合并重度冠心病患者同期行肺癌根治术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A组),通过倾向性评分匹配法筛选出20例行单纯肺癌根治术的肺癌合并重度冠心病患者(B组),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结果两组患者年龄相仿[(70.6±7.6)岁vs.(68.4±5.4)岁](P>0.05)。与B组比较,A组手术时间延长[(346.4±78.6) min vs.(171.6±62.6) min]、术中出血量和术后胸腔总引流量增多(中位数:450 ml vs.90 ml和2375 ml vs.800 ml)(P<0.01)。两组术后住院时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19.7±13.0) d vs.(14.1±5.0) d](P>0.05)。两组3年生存率、无复发生存率和总生存率比较亦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同期外科手术治疗肺癌合并重度冠心病患者安全、有效。

    2019年11期 v.45 1148-11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7K]
    [下载次数: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292 ]
  • 右美托咪定复合布托啡诺在开腹肝部分切除患者术后镇痛的应用

    陈自洋;饶竹青;周晓凯;刘存明;孙晓迪;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复合布托啡诺在开腹肝部分切除患者术后镇痛的应用效果。方法全身麻醉下行开腹肝部分切除术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A组静脉患者自控镇痛(PCA)采用布托啡诺0.2 mg/kg+格拉司琼6 mg,B组采用布托啡诺0.15 mg/kg+右美托咪定2μg/kg+格拉司琼6 mg。记录患者术后2 h(T1)、6 h(T2)、12 h(T3)、24 h(T4)、48 h(T5)静息和运动VAS疼痛评分及Ramsay镇静评分;记录术后48 h PCA泵按压总次数及镇痛补救率;记录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与A组比较,T2~T4时B组静息VAS疼痛评分降低(P<0.05),T1~T5时B组运动VAS疼痛评分降低(P<0.05),T1~T4时B组Ramsay镇静评分降低(P<0.05)。术后48 h,B组PCA泵按压总次数为(2.3±0.4)次,少于A组的(7.8±1.1)次(P<0.05)。B组镇痛补救率为6.7%,低于A组的26.7%(P<0.05)。术后48 h,B组患者头晕、嗜睡、恶心、呕吐的发生率较A组降低(P<0.05)。结论与单用布托啡诺比较,开腹肝部分切除患者复合应用右美托咪定和布托啡诺实施静脉PCA镇痛效果较好,不良反应较轻。

    2019年11期 v.45 1152-11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下载次数:1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47 ]
  • 右美托咪定减轻全麻诱导期芬太尼诱发呛咳反应的临床效果

    徐巧芳;卞清明;刘辉;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预防芬太尼诱发呛咳反应的临床效果。方法择期全身麻醉(全麻)手术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三组,每组40例。麻醉诱导前,D组10 min内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0.4μg/kg,K组雾化吸入氯胺酮0.25 mg/kg(用生理盐水稀释至4 ml),C组雾化吸入生理盐水4 ml。各组给药结束5 min后,5 s内静脉注射芬太尼3μg/kg,记录芬太尼诱发呛咳反应的发生情况,评估警觉/镇静(OAA/S)评分。其后行常规麻醉诱导和气管插管,记录麻醉前(T0)、预给药结束5 min后(T1)、气管插管前即刻(T2)、气管插管后即刻(T3)、气管插管后1 min(T4)和气管插管后3 min(T5)时的SBP、DBP和HR变化。结果 D、K组芬太尼诱发呛咳的发生率相仿(12.5%vs.10.0%)(P>0.05),但均低于C组的40.0%(P<0.05)。三组T0和T1时OAA/S评分均为5分。与T0时比较,三组T2时SBP和DBP均降低,HR减慢(P<0.05);D组T1、T3~T5时SBP、DBP和HR变化较K、C组更为明显(P<0.05)。结论全麻诱导前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或雾化吸入氯胺酮均可有效减轻芬太尼诱发呛咳反应的发生;与雾化吸入氯胺酮比较,预先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更能有效减轻气管插管应激反应,维持全麻诱导期循环稳定。

    2019年11期 v.45 1156-11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265 ]
  • 系统性接触性皮炎6例临床分析

    戴彩红;陈玲玲;施辛;顾欢欢;谢一航;

    目的分析系统性接触性皮炎(SCD)的临床表现及可能的致病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SCD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其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分析致病原因。结果 6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及致病原因分别为:1例由三氯乙烯导致的职业性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表现为Stevens-Johnson综合征/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2例由水银温度计中汞导致的狒狒综合征,表现为对称性药物相关性屈侧擦烂红斑;3例分别由雨靴中橡胶、三伏贴、神龙镇痛膏导致的局部接触部位皮疹,之后出现全身泛发皮疹。结论 SCD临床表现多样,容易误诊和漏诊。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Ⅲ型和Ⅳ型变态反应可能都参与其发病,寻找过敏源并避免接触对治愈本病至关重要。

    2019年11期 v.45 1159-1161+11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43K]
    [下载次数:2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37 ]
  • 结直肠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的危险因素Meta分析

    夏孝垚;周凯;

    目的探讨结直肠切除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危险因素。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PubMed、Medline、Embase及Google scholar英文数据库,收集2013年1月—2018年1月关于结直肠手术后出现吻合口瘘相关危险因素的相关研究。采用RevMan 5.3软件对数据进行Meta分析,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NOS)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同时评估异质性和发表偏倚。结果共检索出相关文献2882篇,最终经过质量评估筛选出符合纳入文献12篇,总计64 475例患者。其中,3152例(4.9%)发生了吻合口瘘。可能是吻合口瘘的危险因素包括:男性[OR=1.52, 95%CI(1.11~2.07)]、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Ⅲ级[OR=1.44,95%CI(1.33~1.56)]、急诊手术[OR=1.52,95%CI(1.37~1.69)]和吸烟史[OR=1.73,95%CI(1.54~1.94)]。结论男性、ASA分级≥Ⅲ级、急诊手术和吸烟史是结直肠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的危险因素,认识这些危险因素可影响疾病治疗的决策,降低结直肠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

    2019年11期 v.45 1162-11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4K]
    [下载次数:3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260 ]

读者·作者·编者

  • 参考文献著录格式示例

    <正>[期刊]:[1]陶存山,楼美清,卢亦成,等.脑胶质瘤的再手术治疗[J].江苏医药,2006,32(8):770-771.[书籍]:[2]曹海根,王金锐.实用腹部超声诊断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461-466.[书籍]:[3]潭德明.麻疹[M]//彭文伟.传染病学.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76-78.

    2019年11期 v.45 11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K]
    [下载次数: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60 ]

综述

  • 骨巨细胞瘤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金渊涵;周光新;

    骨巨细胞瘤是一种良性肿瘤,但部分类型具有局部侵袭和远处转移的倾向。近年来,骨巨细胞瘤的肿瘤发生机制以及发展过程亟待探知,许多与肿瘤相关的生物分子被纳入研究中,其中包括核酸、蛋白质等,这些分子在骨巨细胞瘤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总结近年来有关骨巨细胞瘤的生物学分子以及其在致病过程中的作用。

    2019年11期 v.45 1167-11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下载次数:2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215 ]
  •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研究进展

    郭亚平;周剑平;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是一类针对细胞程序性死亡受体1、程序性死亡配体1以及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抗原4的人源化单克隆抗体药物。非小细胞肺癌(NSCLC)免疫原性强,程序性死亡配体1表达水平较高,更可能从免疫治疗中获益。本文就ICIs在NSCLC治疗中的研究进展及应用进行综述。

    2019年11期 v.45 1171-11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下载次数:2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35 ]
  • 经侧方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在成人退变性脊柱侧弯的应用

    邓超;张宇;夏建龙;

    成人退变性脊柱侧弯(ADS)是常见的老年退变性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对于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需要行手术治疗。目前手术方式主要有后路开放手术和微创侧方入路手术两种。后路开放手术出血多、创伤大、并发症发生率高,老年患者难以耐受;经侧方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LLIF)是后路开放手术的一种微创替代方法,越来越受到患者和脊柱外科医生的欢迎。本文对LLIF在治疗ADS的技术要点、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等方面作一综述。

    2019年11期 v.45 1175-11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下载次数:1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200 ]

基础与临床

  • 鼻空肠管在重度门冬酰胺酶相关急性胰腺炎患儿的应用效果

    翟钦;王易;胡绍燕;卢俊;袁静;董永超;

    目的观察鼻空肠管肠内营养干预对重度门冬酰胺酶相关急性胰腺炎(AAP)患儿的疗效。方法根据国际药物毒性协作组织制定的AAP诊断标准及严重程度分级,观察9例重度AAP患儿的临床特征、使用鼻空肠管时机以及恢复经口喂养效果。结果 9例患儿腹痛72 h内均未缓解。血淀粉酶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放置鼻空肠管肠内营养后血淀粉酶恢复正常的时间为48~240 h。其中2例患儿在72 h内行鼻空肠管肠内营养,开始恢复经口喂养时间分别为10和17 d;其余7例患儿超过72 h行鼻空肠管肠内营养,开始恢复经口喂养时间为7~58 d。结论早期行鼻空肠管肠内营养有利于重度AAP患儿的治疗和康复。

    2019年11期 v.45 1178-11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252 ]
  • 原发性膜性肾病合并IgA肾病临床和病理特征分析

    卢涛;聂晟;汪永平;王国保;

    目的分析原发性膜性肾病合并免疫球蛋白(Ig)A肾病的临床和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肾脏活检病理确诊并有完整记录的16例原发性膜性肾病合并IgA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表现和相应的病理特征。结果 16例患者临床上均有蛋白尿,蛋白尿水平≥(++),其中8例为大量蛋白尿。光镜所见:肾小球基底膜增厚,Ⅰ期5例(31.25%),Ⅱ期10例(62.50%),Ⅲ期1例(6.25%);轻度系膜增生13例(81.25%),中度系膜增生3例(18.75%)。电镜所见:肾小球上皮细胞下和系膜区均可见电子致密物沉积。免疫荧光:IgG沉积于上皮细胞下,其中14例(87.50%)呈颗粒状,2例(12.50%)呈团块状;IgA沉积于系膜区,其中8例(50.00%)呈团块状,6例(37.50%)为逗点状,2例(12.50%)为颗粒状。荧光表达强度:3例IgG(++),13例IgG(+++);1例IgA(+),9例IgA(++),6例IgA(+++)。结论肾脏组织病理有助于确诊原发性膜性肾病合并IgA肾病,膜性肾病可能是临床表现的主要因素。

    2019年11期 v.45 1181-1184+10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13K]
    [下载次数:2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202 ]
  • 宫腔镜联合子宫动脉栓塞术对瘢痕妊娠的疗效

    刘阿林;高金瑜;王宏;

    目的探讨宫腔镜联合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瘢痕妊娠的临床效果。方法 85例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患者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采用宫腔镜下清宫术;观察组45例,采用宫腔镜联合子宫动脉栓塞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水平及其恢复正常的时间、术后D-D水平、住院时间和医疗费用。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少,术后血清HCG水平低,血清HCG水平恢复正常时间早,住院时间短,住院费用高(P<0.05);两组患者的D-D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镜联合子宫动脉栓塞术较单纯宫腔镜下清宫术治疗瘢痕妊娠效果更好,且不增加术后血栓的发生率。

    2019年11期 v.45 1184-11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99 ]

病例报道

  • 左下肺血管周上皮样细胞瘤1例并文献复习

    王敏;张鑫利;王斌;徐枫;狄冬梅;钱永祥;张晓膺;

    <正>血管周上皮样细胞瘤(PEComa)是一组少见的间叶源性肿瘤,在组织学和免疫组化上有独特的表现。PEComa多见于子宫、肾脏和肝脏。原发性肺PEComa较为罕见,现就我科收治的1例原发性肺PEComa的临床表现、诊治过程、影像及病理特征结合相关文献进行报道。临床资料患者男,61岁,因"体检发现左下肺结节4年"入院。患者于2012年体检时发现左下肺结节,无不

    2019年11期 v.45 1186-11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42K]
    [下载次数:1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09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