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医药

临床研究_论著

  • α_2β_1整合素Bg1 Ⅱ基因多态性与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相关性

    王尧;胡艳红;孙子林;余江毅;

    目的探讨α2β1整合素基因多态性与糖尿病合并冠心病、血脂异常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PCR-RFLPs法,对217例南京地区2型糖尿病(T2DM)患者[合并冠心病101例(A组),无冠心病116例(B组)]和107例正常对照者(C组)进行整合素α2β1Bg1Ⅱ酶切位点多态性研究,并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组分析。结果 (1)A组Bg1Ⅱ+/+基因型(56%)显著高于B组(23.3%)和C组(39.3%)(P<0.01);Bg1Ⅱ基因阳性率与冠心病冠脉病变支数呈正相关趋势;(2)Bg1Ⅱ+/+型者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明显高于Bg1Ⅱ+/-及Bg1Ⅱ-/-者(P<0.05),而胰岛素敏感指数(ISI)降低;(3)不同Bg1Ⅱ基因型的各亚组间血浆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α2β1整合素Bg1Ⅱ酶切位点多态性与冠状动脉病变间存在相关性,可能与T2DM胰岛素抵抗、动脉粥样硬化进展有关。

    2010年15期 v.36 1741-17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K]
    [下载次数:1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403 ]
  •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的变化及意义

    刘婷;谈文峰;张缪佳;

    目的研究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清脂联素(AD)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ELISA法测定62例RA患者和22例健康志愿者血清中AD水平,同时行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ADmRNA含量。结果 RA活动组患者血清中AD水平高于RA稳定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且与DAS28、血沉(ESR)、类风湿因子(RF)呈正相关(P<0.01)。但各组PBMC均未检测到ADmRNA。结论 AD可能在慢性炎症过程中发挥作用,进一步研究AD的来源及参与的病理过程,可能为靶向性治疗RA提供新的思路。

    2010年15期 v.36 1744-17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1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305 ]
  • 家庭漂白和Beyond冷光美白对牙釉质的渗透性

    罗宁;夏金星;余潜;刘万生;卓建;倪密;

    目的探讨家庭漂白和Beyond冷光美白对牙釉质的渗透性。方法 30颗正畸拔除的前磨牙随机分为3组:A组为对照组,仅接触蒸馏水;B组采用10%过氧化脲(CP)进行家庭漂白的常规操作;C组采用35%过氧化氢(HP)并用Beyond冷光美白仪照射。处理后用硫酸铜和二硫代草酰胺进行组织化学染色,将颊侧牙冠中1/3制成3个磨片,通过光学显微镜检测铜离子渗入牙釉质的深度占釉质厚度的百分比。结果与A组比较,B组和C组离子染色的深度更深(P<0.01)。结论 10%CP和35%HP均可造成釉质更深的渗透。

    2010年15期 v.36 1747-17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1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19 ]
  • 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与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治疗冠状动脉三支病变的疗效

    李忠诚;Chua YL;Lim SL;

    目的探讨心肺转流(CPB)下行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OPBH)与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治疗冠状动脉三支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 210例单纯冠状动脉三支病变患者分为OPCAB组(105例)和OPBH组(105例),分别进行临床观察。结果 OPCAB组无一例需转成OPBH。所有患者均在心脏侧壁和后壁区域搭桥。两组人均冠状动脉远端吻合数和再血管化指数相似;手术后呼吸支持时间、胸腔引流量和输血量OPCAB组明显少于OPBH组;围手术期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低左室射血分数的患者,虽然出血和输血量较大,术后呼吸支持时间、ICU停留时间较长,但OPBH能取得与OPCAB相同的疗效。

    2010年15期 v.36 1749-17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下载次数: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353 ]
  • GPC-3和HIF-1α异常表达对肝癌诊断与预后的临床价值

    杨燕;姚登福;董志珍;姚宁华;邱历伟;吴玮;杨君伶;

    目的分析肝癌组织缺氧诱导因子(HIF)-1α和磷脂酰肌醇蛋白多糖(GPC)-3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以自身配对法分别收集经手术切除的36份肝癌及癌周组织,以免疫组织化学法分析肝癌及癌周组织HIF-1α和GPC-3的表达及分布,探讨其临床意义。结果肝癌及癌周组织HIF-1α和GPC-3表达呈棕黄色,颗粒状。前者主要定位于胞浆中,中央静脉周围明显;后者定位于胞浆和细胞膜。癌组织HIF-1α表达阳性率为80.6%,明显低于癌旁的100.0%(P<0.01),与肿瘤大小相关,其强度与分化程度负相关,与HBV感染、肿瘤数目及AFP浓度均无关;癌组织GPC-3阳性率为80.6%,明显高于癌旁的41.7%(P<0.01),与分化程度、肿瘤数目、AFP和HBsAg阳性与否之间未见明显相关。结论肝癌组织HIF-1α和GPC-3的异常表达反映肝癌的生物学行为,可作为诊断肝癌和浸润转移的有用指标。

    2010年15期 v.36 1752-1754+17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7K]
    [下载次数:1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359 ]
  • 血液净化方式对血清糖基化终产物和β_2-微球蛋白的清除效果

    罗宇鸿;李赟;李美秀;付俊;向允禧;刘鸿;

    目的探讨血液净化方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糖基化终产物(AGEs)和β2-微球蛋白(β2-MG)的清除效果。方法 48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均分为3组,分别采用血液透析(HD组)、血液透析滤过(HDF组)、血液灌流+血液透析(HP+HD组)治疗,检测单次治疗前后血清AGEs和β2-MG,分析清除效果。结果单次HDF、HP+HD治疗后血清AGEs、β2-MG水平较透析前均明显下降(P<0.05)。透析后HDF、HP+HD组血清AGEs、β2-MG水平明显低于HD组(P<0.05)。结论透析方式是影响尿毒症患者血清AGEs、β2-MG水平的主要因素。HDF、HP+HD对AGEs、β2-MG清除作用明显优于HD治疗。

    2010年15期 v.36 1755-17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下载次数: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321 ]
  • 吗啡对单肺通气患者炎症反应和氧合功能的影响

    高永涛;曹苏;江枫;张彩峰;江恬;

    目的观察吗啡对单肺通气(OLV)患者炎症反应和氧合功能的影响。方法择期开胸手术行OLV患者30例,分为吗啡治疗组(M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C组),每组15例。两组患者在OLV前1min(T1),结束后3min(T2)及其后30min(T3)进行动脉血气分析,计算肺内分流率(Qs/Qt)和氧合指数(OI),并采集颈内静脉血测定细胞因子及炎性介质活性。结果两组Qs/Qt在T2、T3时显著升高(P<0.05),而OI在T2、T3时显著下降(P<0.05)。M组Qs/Qt在T3时较低于C组,而OI高于C组。两组中性粒细胞(PMN)在T2、T3时显著升高(P<0.05),C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在T2、T3时显著下降(P<0.05),而丙二醛(MDA)、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显著升高(P<0.05),M组SOD在T3时显著升高(P<0.05),而ICAM-1、TNF-α显著下降(P<0.05),MDA、内皮素1(ET-1)在T2、T3时显著下降(P<0.05);在T3时刻,M组SOD显著高于C组,而MDA、ICAM-1显著低于C组,TNF-α、ET-1在T2、T3时显著低于C组。结论吗啡对OLV后肺功能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2010年15期 v.36 1758-17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下载次数: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335 ]
  • 总负荷积分与冠脉Gensini积分的相关性分析

    沈艳;马玉玲;

    目的探讨半定量分析指标总负荷积分(SSS)和冠脉Gensini积分的相关性。方法入选29例确诊或疑似的冠心病患者,行核素灌注显像(静息+腺苷负荷)和冠状动脉造影(CAG)。应用ECToolBox软件对心肌灌注图像进行分析,计算SSS。应用定量冠状动脉造影(QCA)软件测算冠脉狭窄程度,结合病变部位计算冠脉Gensini积分。将两种积分进行分析。结果 Gensini积分随SSS升高逐渐升高,两者呈正相关(P<0.01)。结论 SSS可作为预测冠脉狭窄程度的无创性半定量指标,是独立于CAG之外冠心病危险程度和预后的评估指标。

    2010年15期 v.36 1761-1763+17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7K]
    [下载次数:2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449 ]
  • 直肠癌中CD70的表达及其对淋巴细胞增殖抑制作用

    谢锡驹;王锋;

    目的探讨CD70基因在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在直肠癌免疫逃逸中的作用。方法 RT-PCR法检测CD70在直肠癌细胞系和直肠癌组织的表达;构建CD70真核表达载体,瞬时转染LOVO细胞,与Jurkat细胞共培养,通过细胞增殖试剂(CCK8)检测对其淋巴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结果直肠癌细胞系SW117、SW620中CD70表达呈阳性,LOVO细胞中CD70表达呈阴性;20例直肠癌组织中6例CD70表达呈阳性,4例癌旁组织CD70表达均呈阴性。成功构建CD70的真核表达载体,瞬时转染LOVO细胞,与活化的Jurkat细胞共培养。转染CD70后的LOVO与Jurkat共培养,Jurkat增殖抑制率与空细胞对照组和空载体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64.99%vs.37.98%、29.96%)(P<0.01)。结论 CD70基因在直肠癌中部分呈阳性表达,并可抑制淋巴细胞的增殖活性,在直肠癌细胞免疫逃逸中起了重要作用,可作为指导治疗和预后判断的参考指标。

    2010年15期 v.36 1764-17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9K]
    [下载次数: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360 ]
  • 内镜下球囊扩张术治疗儿童上颌窦炎的疗效

    林镝;田莉;李朋;李旭;

    目的总结鼻内镜下球囊扩张术治疗儿童上颌窦炎的疗效。方法儿童慢性上颌窦炎19例,Ⅰ型13例,Ⅱ型6例,均在术中清除病变组织,行上颌窦球囊扩张。其中的2例行钩突切除。结果术后随访半年以上,19例均无复发,CT检查显示上颌窦正常。术后6个月上颌窦口内径(62.64±2.12)mm,明显大于术前的(38.71±1.00)mm(P<0.01);窦口鼻道复合体黏膜恢复时间(19.73±1.00)d,明显短于传统功能性鼻内镜手术的(41.57±5.13)d(P<0.05)。结论内镜下球囊扩张术是治疗儿童上颌窦炎、慢性鼻-鼻窦炎的一种有效、简便、安全的新方法。

    2010年15期 v.36 1768-1770+18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5K]
    [下载次数: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393 ]
  • 青光眼术后脉络膜脱离的临床分析

    冯琴;唐庆新;候玲英;陆辉龙;

    目的探讨抗青光眼术后发生脉络膜脱离的相关因素及其防治。方法 251例(260只眼)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发生脉络膜脱离11例(12只眼,4.62%),对发生脉络膜脱离的患者进行相应的治疗。结果经保守与手术治疗后,前房均恢复,脉络膜脱离消失。结论青光眼术后脉络膜脱离原因是多方面的,通过相应处理,可获得良好疗效。

    2010年15期 v.36 1771-17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下载次数:1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350 ]
  • 初治多发性骨髓瘤合并肾功能不全的临床治疗

    陆米则;司淑平;蒋元强;陈亨;庄芸;孙鸿丽;孙超;沈云峰;

    目的探讨大剂量地塞米松为主方案治疗初治多发性骨髓瘤(MM)合并肾功能不全(RF)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初治MM合并RF的临床资料,大剂量地塞米松为主方案(A组)22例,加用沙利度胺和(或)硼替唑咪(B组)18例。结果化疗总有效(部分加完全缓解)率50.0%,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肾功能逆转者对化疗有效率高于不可逆者(P<0.05);两组肾功能逆转率无差异(P>0.05),但B组肾功能逆转快(P<0.01)。多因素分析示,血肌酐(Cr)是肾功能可逆性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大剂量地塞米松为主方案联合沙利度胺和(或)硼替唑咪,可加快肾功能逆转。血Cr是肾功能可逆性的独立预测因素。

    2010年15期 v.36 1773-17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下载次数: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321 ]
  • Coopdech封堵支气管导管在自发性气胸手术患者的应用

    丁燕群;张元锋;

    目的观察Coopdech封堵支气管导管在自发性气胸手术患者应用效果。方法自发性气胸行胸腔镜手术的患者30例,随机均分为Coopdech封堵支气管导管组(A组)和双腔支气管导管组(B组),插管时间、定位时间、一次成功率、术中肺萎陷及手术野暴露程度、单肺通气前和单肺通气30min的PaO2、PaCO2、SpO2、气道阻力峰值(Paw)变化,评估术后声音嘶哑和咽喉痛发生情况。结果 A组插管时间及定位时间均少于B组(P<0.05),A组Paw变化明显小于B组(P<0.05),A组单肺通气30min后PaO2明显高于B组(P<0.05);B组术后声音嘶哑、咽喉疼痛、及气道损伤发生率高于A组(P<0.05)。结论 Coopdech封堵支气管导管用于自发性气胸手术患者优于双腔支气管导管。

    2010年15期 v.36 1776-17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373 ]
  • 人乳头瘤病毒基因亚型分布及意义

    杨挺;浦洁;谢平;

    目的了解HPV基因亚型的分布状况。方法采用基因分型芯片方法检测23种基因亚型。高危型18种:HPV16,18,31,33,35,39,45,51,52,53,56,58,59,66,68,73,83,MM4和低危型5种:HPV6,11,42,43,44。结果尖锐湿疣组阳性率为95.4%,下生殖道炎症组阳性率为24.2%。检出率最高依次为11型、6型、16型。30.1%患者存在多重感染。下生殖道炎症组的高危型检出率和高危型多重感染率均高于尖锐湿疣组(P<0.05)。结论 HPV11、6、16型感染是HPV的主要型别,且HPV感染趋于多重化。下生殖道炎症患者更易受到HPV高危型感染。

    2010年15期 v.36 1778-17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57 ]
  • 白细胞介素8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李志贵;关泉林;周霞东;王继军;李波;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8(IL-8)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原发性肝癌(PHC)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40例PHC、癌旁组织和10例正常肝组织中IL-8和VEGF蛋白的表达,RQ-PCR法检测IL-8和VEGFmRNA的表达。结果 IL-8在PHC、癌旁组织及正常肝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2.50%、82.50%和30.00%(P<0.05),VEGF分别为67.50%、87.50%和20.00%(P<0.01);IL-8mRNA在PHC组织和癌旁组织表达量分别是正常肝组织的3.39和5.62倍,VEGFmRNA分别是3.78和4.64倍。IL-8mRNA表达水平与VEGFmRNA表达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 IL-8和VEGF是一种促血管生成因子,与PHC的发生、发展及侵袭转移密切相关。

    2010年15期 v.36 1781-17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1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359 ]
  • NM23-H1与MUC1基因在甲状腺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刘志勇;欧阳忠;

    目的探讨转移抑制基因H1(NM23-H1)与多态性上皮黏蛋白1(MUC1)基因在甲状腺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定量RT-PCR与图像扫描定量分析技术检测60例甲状腺癌中NM23-H1与MUC1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 MUC1基因在甲状腺癌中表达率为75.0%(45/60);MUC1在无淋巴结转移组中的检出率为70.6%(24/34),在淋巴结转移组中的检出率为80.8%(21/26)(P>0.05)。NM23-H1基因在甲状腺癌中表达率为63.3%(38/60);NM23-H1在无淋巴结转移组中的检出率为73.5%(25/34),在淋巴结转移组中的检出率为50.0%(13/26)(P<0.01)。结论检测NM23-H1与MUC1基因的表达水平可能有助于判断甲状腺癌是否转移;NM23-H1低表达与MUC1高表达可能在甲状腺癌转移过程中具有内在联系。

    2010年15期 v.36 1784-17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1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375 ]
  • 胃镜辅助下置入空肠营养管治疗胃无力症

    刘月仙;丁永斌;夏建国;

    目的胃镜辅助下置入空肠营养管治疗胃无力症。方法对31例胃无力症患者施行胃镜辅助下置入空肠营养管,置入营养管后予以肠内营养的输入。结果 31例患者营养管均成功置入空肠,操作时间为(8.1±0.25)min,营养管平均留置时间为(14±2.3)d,治疗过程未有明显并发症。结论胃镜辅助下营养管的置入可以有效改善胃无力症的症状。

    2010年15期 v.36 1787-17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64 ]
  • 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器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疗效

    朱珺;

    目的观察释放左炔诺孕酮的宫内节育器(曼月乐)在子宫腺肌病治疗中的效果。方法观察32例子宫腺肌病患者(M组)放置曼月乐前后痛经和月经量的变化;同时选取相似病例34例,服用散结镇痛胶囊作为对照组(C组)。对其止痛减少经量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治疗12个月后,M组痛经缓解率87.5%(28/32),明显高于C组的35.3%(12/34)(P<0.01);M组月经量明显减少[(138.8±36.7)mlvs.(11.1±3.1)ml](P<0.01),C组几乎无减少[(137.8±37.7)mlvs.(136.6±3.2)ml]。两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曼月乐治疗子宫腺肌病有效、安全。

    2010年15期 v.36 1789-17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1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320 ]
  • 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剖宫产后疤痕妊娠大出血19例临床疗效

    辛颖;康鑫崴;苏慧;蒿景龙;

    目的探讨剖宫产后子宫疤痕妊娠大出血急诊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的应用价值。方法 19例剖宫产后大出血患者,DSA监视下以Seldinger技术先行猪尾巴导管腹主动脉照影,明确双侧子宫动脉出血后行选择性插管,经导管于双侧子宫动脉内注入MTX和明胶海绵颗粒栓塞。结果 19例大出血患者全部栓塞成功,随访3~6个月无再次大出血。结论双侧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子宫大出血成功率高,损伤小,操作简便,并发症少。

    2010年15期 v.36 1791-17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下载次数:2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332 ]

读者·作者·编者

实验研究_论著

  • 中缝背核注射L-NAME抑制炎性痛大鼠脊髓Fos的表达

    葛志军;吴伟强;居刚;李诚中;

    目的观察中缝背核(DRN)内一氧化氮合酶(NOS)对炎性痛大鼠脊髓伤害性信息传递的调控作用。方法建立大鼠单侧足底甲醛炎性痛模型,采用行为学、c-Fos免疫组织化学及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黄递酶(NADPH-d)组织化学技术,观察甲醛诱发炎性痛后大鼠DRN内NADPH-d、NADPH-d/Fos双标阳性神经元数量的变化;同时观察DRN内预先给予NOS抑制剂L-NAME对甲醛致痛大鼠疼痛评分及脊髓Fos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单侧足底注射甲醛后,DRN内NADPH-d、NADPH-d/Fos双标阳性神经元的数量增加。DRN内预先注射L-NAME降低炎性痛大鼠的疼痛学评分及脊髓Fos阳性神经元的数量。结论 DRN内NOS可能促进甲醛炎性痛大鼠脊髓伤害性信息的传递。

    2010年15期 v.36 1793-1795+18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8K]
    [下载次数: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316 ]
  • 阿霉素治疗实验性外伤性玻璃体出血

    招志毅;彭燕一;

    目的探讨玻璃体腔注射阿霉素治疗外伤性玻璃体出血的效果。方法外伤性玻璃体出血模型新西兰大白兔20只随机分为阿霉素组和生理盐水组,每组10眼。直接眼底镜观察玻璃体出血指数、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程度;ELISA法测定玻璃体液中细胞因子浓度。结果阿霉素组PVR程度、玻璃体腔白细胞介素-1β(IL-1β)、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浓度均低于生理盐水组(P<0.05)。两组玻璃体出血指数、玻璃体腔基质金属蛋白9、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表皮生长因子浓度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玻璃体腔注射阿霉素可以降低外伤性PVR程度,这可能与下调玻璃体腔IL-1β、TGF-β浓度有关。

    2010年15期 v.36 1796-17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下载次数: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345 ]
  • 基于小鼠模型的异基因骨髓移植中合适移植细胞量的实验研究

    许世娟;贾路;徐开林;丁爽;陈翀;曾令宇;

    目的探讨在小鼠异基因骨髓移植模型中的合适移植细胞量。方法 6~8周雌性BALB/c小鼠经7.0GyX线全身照射后,4h内分别输入1×106(A组)、5×106(B组)、1×107(C组)、2×107(D组)个6~8周雄性C57BL/6J小鼠的骨髓细胞,比较移植后各组小鼠存活率、外周血白细胞、T和B淋巴细胞数量及移植组的嵌合情况。结果 C组生存率明显低于其它各组(P<0.05);A、D组嵌合率达95%以上后出现回落;D组造血及免疫重建较其它组提前达正常水平。结论一定范围移植细胞量越多越有利于移植后造血及免疫重建;生存率、植入率及节约干细胞资源方面综合评估,5×106可作为移植优势剂量。

    2010年15期 v.36 1799-18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K]
    [下载次数:1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357 ]
  • 哮喘大鼠肾上腺皮质功能变化与白细胞介素10水平的关系

    季吉;董榕;

    目的探讨哮喘大鼠肾上腺皮质功能变化与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的关系。方法卵蛋白致敏方法制备大鼠哮喘模型,随机分为哮喘急性发作期组(A组)、哮喘缓解期组(B组)、正常对照组(C组)、模型对照组(D组),每组6只。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浆皮质酮(CORT)、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以及下丘脑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的含量;ELASA法检测下丘脑组织和血浆IL-10的水平。结果与C组比较,A组大鼠脑组织和血浆IL-10水平均下降[(15.45±4.06)pg.mg-1.prot-1vs.(28.74±8.91)pg.mg-1.prot-1,和(26.62±6.78)pg/mlvs.(54.86±14.32)pg/ml](P<0.01);CORT、ACTH以及CRH的含量降低[(1.47±0.11)ng.mg-1.prot-1vs.(1.84±0.12)pg.mg-1.prot-1,(75.55±8.17)pg/mlvs.(108.34±16.57)pg/ml,和(121.69±17.65)ng/mlvs.(162.01±21.21)ng/ml](P<0.01)。哮喘缓解期大鼠脑组织IL-10水平上升,CRH的含量增高。结论哮喘大鼠存在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可能与下丘脑和血中IL-10水平变化有关。

    2010年15期 v.36 1802-18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294 ]
  • 大鼠FasL基因重组慢病毒载体介导大鼠肾细胞体外转染

    吕清东;孙晓青;

    目的探讨慢病毒载体对大鼠肾细胞体外转染的可行性。方法三质粒系统共转染包装细胞293-T,合成重组慢病毒载体,P24gag ElISA对其定量测定。流式细胞术测定SD大鼠肾细胞Fas、FasL的表达。Western blot、RT-PCR检测转染后目的基因的表达。结果定量测定目的基因载体、空白载体浓度分别为11.6ng/ml、13.8ng/ml。Western blot、RT-PCR分别检测到目的基因的表达。结论慢病毒载体体外成功转染SD大鼠肾细胞,并表达目的基因。

    2010年15期 v.36 1805-18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8K]
    [下载次数: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341 ]
  • 前列腺素E_1对大鼠睾丸扭转损伤的保护作用

    王洪华;俞红英;周小金;胡玲卿;龚健;项静英;熊芳;

    目的探讨前列腺素E1对睾丸生精功能保护作用。方法建立大鼠睾丸扭转损伤的病理模型。45只大鼠随机分成3组,每组15只。A组为假手术对照组;B组大鼠睾丸扭转720度,维持2h复位,并用前列腺素E145μg·kg-1.d-1治疗;C组损伤同B组,但不予治疗。所有大鼠在手术后40d处死,取睾丸组织,肉眼观察其形态,测量长度,称其重量,计算脏器系数,行常规HE染色后镜下观察睾丸的病理改变。结果 B组睾丸长度明显长于C组[(1.99±0.07)cmvs.(1.79±0.21)cm],C组睾丸长度明显短于A组[(1.79±0.21)cmvs.(2.16±0.12)cm](P<0.05)。镜下观察:B组损伤明显轻于C组。脏器系数:B组与A组相仿,但明显大于C组[(11.98±0.89)vs.(7.86±1.07)](P<0.05)。结论前列腺素E对睾丸生精功能有明显保护作用。

    2010年15期 v.36 1808-1810+17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9K]
    [下载次数: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81 ]

病例报道

综述

  • 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研究进展

    罗春雷;唐政;

    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是儿童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肾炎,常表现为急性肾炎综合征,病程呈良性经过,预后良好。近年来,随着对疾病认识水平的提高,发现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临床表现多样化,容易导致误诊。随着发病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致肾炎的链球菌抗原被发现。本文主要综述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临床表现及发病机制的新进展。

    2010年15期 v.36 1811-18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下载次数:8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459 ]

基础与临床

  • 基于HPLC指纹图谱的消癌平注射液的稳定性

    施能胜;石涛;

    目的以指纹图谱的相似度为指标,考察消癌平注射液的稳定性。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消癌平注射液的指纹图谱;利用相似度评价软件对指纹图谱进行相似度分析,进行消癌平注射液加速试验和室温留样考察。结果加速试验与室温留样考察所测得的指纹图谱相似度较好。结论基于HPLC指纹图谱的相似度可用于消癌平注射液稳定性研究,消癌平注射液有效期可达1.5年。

    2010年15期 v.36 1814-18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下载次数:1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356 ]
  • 先天性冠状动脉瘘的外科治疗

    刘勇;汤祖辉;曾新敏;

    目的探讨先天性冠状动脉瘘的外科治疗方法和经验。方法先天性冠状动脉瘘13例,除2例在全麻常温下手术治疗,其余11例均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行手术治疗。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随访6个月~5年,无远期死亡和严重并发症。结论先天性冠状动脉瘘的外科手术是治疗先天性冠状动脉瘘安全有效的方法,远期效果良好。

    2010年15期 v.36 1816-18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85 ]
  •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巩膜扣带术后眼屈光变化及其相关因素

    王跃静;徐新荣;王菁;

    目的观察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单个局部环形巩膜外加压联合环扎手术后眼屈光变化,分析导致屈光变化的相关因素。方法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31例31只眼,接受单个局部环形巩膜外加压联合环扎手术。术前及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分别进行眼前节扫描、屈光检查、角膜超声测厚及A超眼轴测量。所有观察病例的非脱离眼作为自身对照。结果视网膜脱离眼术前与非脱离眼的眼压(11.30±2.90,15.50±3.27)mmHg、中央区角膜散光(1.65±1.79,1.13±1.31)D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视网膜脱离眼术后1周、1个月、3个月的眼屈光度(-7.79±5.07、-7.98±5.24、-8.32±5.39)D与术前(-5.75±4.61)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眼轴长度术后1个月、3个月(26.15±1.70、26.30±1.84)mm与术前(25.37±1.66)mm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眼屈光度与眼轴长度间的相关性分析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房深度术后1周、1个月、3个月(2.73±0.57、2.86±0.55、2.83±0.48)mm与术前(3.17±0.41)mm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0.05、<0.05);中央区角膜散光术后1周、1个月(2.30±2.21、1.97±1.91)D与术前(1.65±1.79)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05);角膜前表面屈光力术后1周、1个月(44.71±2.16、44.25±2.12)D与术前(43.15±1.92)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个局部环形巩膜外加压联合环扎手术后会引起显著的眼轴延长和前房变浅,导致术后近视化,尤以眼轴延长作用最具相关性;中央区角膜散光、角膜前表面屈光力术后3个月基本恢复至术前。

    2010年15期 v.36 1818-18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359 ]
  • 紫外线脉冲超短波治疗创伤感染创面108例

    詹玉明;

    目的观察紫外线、脉冲超短波治疗创伤感染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 108例创伤后感染病例随机分为紫外线治疗组(A组)52例,脉冲超短波治疗组(B组)56例,进行对照观察。结果 A组治愈率为78.85%、B组58.92%,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愈天数A组(5.83±0.49)d,B组(13.18±0.82)d,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紫外线对创伤后感染创面的疗效优于脉冲超短波。

    2010年15期 v.36 1820-18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K]
    [下载次数: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314 ]
  • 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对翼状胬肉术后角膜上皮损伤修复的影响

    庄栗;黄金土;

    目的对比观察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rh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及氧氟沙星滴眼液对角膜上皮损伤修复的影响。方法行翼状胬肉切除术患者60例60眼,随机分为rhEGF(A)、bFGF(B)和氧氟沙星(C)三组(n=20),常规予三种滴眼液治疗7d,随访记录24、36、48、60、72h及4、5、6、7d时角膜上皮恢复情况。结果三组均于治疗36h起效,72h时A组、B组疗效优于C组,A组、B组4d和C组6d时均痊愈。结论 rhEGF和bFGF有促进角膜上皮损伤修复作用,可明显缩短角膜上皮损伤修复所需时间。

    2010年15期 v.36 1821-18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下载次数: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08 ]
  • 15例肝海绵状血管瘤的外科诊治经验

    王小平;杨士勇;

    目的总结肝血管瘤的外科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5例肝血管瘤手术的临床资料。肿瘤直径5~10cm13例。>10cm2例。行左半肝切除5例,肝中叶切除1例,尾状叶+左半肝切除1例,右半肝切除8例。结果通过间歇阻断入肝血流,出血量500~2600ml。本组术后随访率80%,所有病例未见复发。结论熟练的肝外科技术,特别是紧邻下腔静脉的巨大肝血管瘤的切除是可行的。

    2010年15期 v.36 1823-18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下载次数: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54 ]
  • 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手术的临床应用

    张凌志;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手术治疗直肠癌的方法与可行性。方法 52例直肠癌患者施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切除术,术中根据肿瘤位置和大小,确定系膜保留位置,为术后盆壁腹膜化重建做好准备,按照标准的直肠全系膜切除手术要求,循解剖间隙实施手术。结果 51例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110~260min;术后1~3d恢复胃肠功能并下床活动,术后住院6~12d。术后发生输尿管损伤和骶前出血各1例,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在严格掌握手术指征和规范操作下可顺利完成直肠癌根治手术。

    2010年15期 v.36 1825-18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下载次数: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351 ]
  • 新生儿先天性肾病综合征的监护及临终关怀

    纪银锁;

    目的探讨新生儿先天性肾病综合征的监护及临终关怀。方法对2008年1月~2010年1月新生儿医疗中心收治的4例患儿的监护及临终护理进行总结,严密的病情观察,准确记录24h出入量,做好皮肤护理、营养支持,加强消毒隔离。对临终患儿征求家长的意愿,经家长同意后停用所有的有创护理操作,给患儿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患儿家长的心理支持,做好其父母的安抚工作,帮助这个家庭度过难关。结果 1例症状缓解出院,1例因肺炎合并颅内出血,家长要求放弃治疗,2例死于肾功能衰竭。结论治疗先天性肾病过程中,护理工作是关系治疗效果的一个重要环节,精心的护理是延长患儿存活期的关键。做好濒临死亡的新生儿家长心里护理和新生儿的临终护理,目的可以减轻临终的新生儿痛苦,做好其父母的安抚工作,帮助家庭度过难关。同时可以降低医患或护患之间的矛盾,提高医护人员的服务意识和护理品质。

    2010年15期 v.36 1828-18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K]
    [下载次数:1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406 ]
  • 64例妊娠期重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分析

    范辉;

    目的总结妊娠合并重型肝炎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降低孕产妇病死率。方法对64例重型肝炎孕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病原学检查以HBV感染最常见(43/64),其次为HEV(10/64);(2)妊娠合并急性、亚急性及慢性重型肝炎的病死率分别为88.3%、66.7%、53.1%;(3)存活组和死亡组在PT、CH、CHE的比较上有统计学差异(P<0.05);(4)38例行血浆置换(PE)治疗者存活率47.4%。与未行PE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BV感染是妊娠合并重型肝炎的主要原因。PT、CH、CHE等是观察病情轻重及预后的重要因素,妊娠合并急性、亚急性、慢性重型肝炎治疗后预后无明显差异,积极综合治疗和及时终止妊娠是改善预后的关键,人工肝(ALSS)治疗是提高生存率的有力手段。

    2010年15期 v.36 1830-18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340 ]
  • 布地奈德联合特布他林混悬液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

    龚红蕾;徐美玉;蒋晓天;

    目的观察氧驱动布地奈德联合特布他林混悬液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将60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分为两组,每组30例,A组给予氧驱动布地奈德、特布他林混悬液行雾化吸入,B组给予生理盐水、地塞米松雾化吸入,其他治疗相同。观察治疗后3~5d患儿临床症状改善及平均住院时间。结果 A组总有效率大于B组;A组患儿咳嗽、喘憋、呼吸困难、肺部痰鸣音、哮鸣音消失时间、平均住院时间较B组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氧驱动布地奈德联合特布他林混悬液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可显著减轻患儿症状,缩短病程。

    2010年15期 v.36 1832-18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下载次数: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366 ]
  • 食管癌患者家属心理状况调查分析

    陈小燕;丁敏;

    目的探讨食管癌患者家属的心理状况及干预对策。方法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66例食管癌患者家属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其心理状况。将患者家属的SAS和SDS评分与国内常模进行比较。结果食管癌患者家属SAS、SDS标准分均值高于国内常模[(42.05±5.65)vs.(37.23±12.59)、(50.89±10.89)vs.(41.88±10.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食管癌患者家属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应该采取相应的对策,可减少其焦虑与抑郁的发生。

    2010年15期 v.36 1833-18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299 ]
  • 恩替卡韦治疗乙肝后肝硬化3年疗效观察

    吴国春;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治疗乙肝后肝硬化疗效及长期治疗的副作用。方法 25例HBeAg阳性乙肝后肝硬化,给予恩替卡韦0.5mg,每天1次口服,持续治疗144周。观察治疗后24周、48周、72周、96周、120周和144周病毒学、生化指标及Child-Pugh评分等变化情况。结果 25例患者血清HBV DNA对数值在治疗前平均为(6.86±1.76)logcopies/ml,在接受恩替卡韦治疗后24周、48周、72周、96周、120周和144周时分别下降至(3.00±0.57)logcopies/ml、(3.00±0.22)logcopies/ml、(3.00±0.10)logcopies/ml、(3.00±0.03)logcopies/ml、(3.00±0.01)logcopies/ml、(3.00±0.01)logcopies/ml,与治疗前比,P均<0.01。治疗后HBV DNA检测不到被定为<103copies/ml,在24周、48周、72周、96周、120周和144周时分别为80%(20/25)、88%(22/25)、88%(22/25)、92%(23/25)、92%(23/25)、92%(23/25)。在治疗48周、96周和144周时,分别有36%(9/25)、60%(15/25)和80%(20/25)的患者出现了HBeAg阴转;分别有16%(4/25)、24%(6/25)和28%(7/25)的患者出现了HBeAg血清学转换。与治疗前相比在治疗48周、96周和144周时ALT、AST明显下降,ALB、TBil及Child-Pugh评分等指标均有所改善(P<0.05、P<0.01)。结论恩替卡韦对于乙肝后肝硬化的患者能有效抑制病毒复制,使HBV DNA水平下降,同时可以改善肝功能及Child-Pugh评分等指标。

    2010年15期 v.36 1835-18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下载次数:2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321 ]
  • 小儿偏瘫门诊康复体会

    惠需;刘毅梅;姚月珍;周碧波;

    目的探讨门诊康复对小儿偏瘫的疗效。方法康复治疗偏瘫患儿10例,采用Bobath法、Vojta法、作业疗法,中医按摩结合神经痉挛仪和/或神经损伤仪交替治疗,家庭限制好手诱导患手活动等。同时应用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对其进行治疗前后的评估,比较治疗前后的结果。结果经过康复治疗的10例偏瘫患儿恢复较好,能独立行走,患者达到主动抓握,双手协调能力提高。结论门诊康复对小儿偏瘫能起到较好的疗效。

    2010年15期 v.36 1837-18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K]
    [下载次数: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58 ]
  • 改良脱袖式筋膜内全子宫切除术疗效观察

    杨莉;

    目的探讨改良脱袖式筋膜内全子宫切除术的临床应用疗效。方法对56例改良脱袖式筋膜内全子宫切除术及同期传统的子宫全切术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恢复及术后性生活满意度等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改良脱袖式筋膜内全子宫切除术,能保留宫骶韧带、主韧带及宫底组织,维护了盆底的支持结构;同时在筋膜下操作不易损伤膀胱、输尿管,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手术安全性。

    2010年15期 v.36 1838-18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62 ]
  • 64例乳腺癌保乳术患者心理分析及处理对策

    陶爱娣;

    2010年15期 v.36 1840-18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下载次数: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315 ]
  • 67例80岁以上高龄胃癌患者围手术期处理

    何平;许士心;谢智惠;

    2010年15期 v.36 1842-18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K]
    [下载次数: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62 ]
  • 小剂量红霉素对儿童哮喘的免疫调节

    杭芸芸;杭桂香;赵气魄;朱国民;

    2010年15期 v.36 1843-18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下载次数: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351 ]
  • HPLC法同时测定血浆中厄贝沙坦及吡格列酮的血药浓度

    韩竹俊;丁正萍;张学娟;

    2010年15期 v.36 1845-18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下载次数: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40 ]
  • 肝血管瘤的多层螺旋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

    张永良;高兴波;吴芸;

    2010年15期 v.36 1846-1848+17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0K]
    [下载次数: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349 ]
  • 老年患者多数牙缺失的套筒冠义齿修复

    周小陆;杨洁;丁晨;黄罡;

    2010年15期 v.36 1848-18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09 ]
  • 改良胸前壁入路腔镜甲状腺切除术并发症的防治

    张丰;孙冬林;杨波;陈学敏;杨春;杨岳;唐剑星;

    2010年15期 v.36 1849-18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下载次数: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388 ]
  • 原发性双侧乳腺癌11例临床分析

    陆莉;肖秀娣;徐雪松;武正炎;

    2010年15期 v.36 1851-18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下载次数: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379 ]
  • 硬膜外阻滞麻醉用于分娩镇痛50例临床观察

    史成富;李家祥;

    2010年15期 v.36 18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335 ]

临床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