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医药

临床研究_论著

  • 雷公藤甲素对肝癌细胞株HepG2顺铂化疗敏感性的影响

    刘养岁;孔连宝;蒋维维;曹能琦;尹亮;

    目的观察雷公藤甲素对肝癌HepG2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以及对顺铂化疗敏感性的影响。方法应用不同浓度雷公藤甲素和顺铂单独或联合作用于体外培养的肝癌HepG2细胞不同时间,MTT方法观察药物对细胞生长抑制作用;Western blot方法分析细胞胞核中核转录因子κB(NF-κB)p65蛋白表达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Caspase-3活性检测试剂盒分析其凋亡机制。结果雷公藤甲素对HepG2细胞的增值有明显生长抑制作用,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联用顺铂与单用药比较,明显提高细胞生长抑制率和凋亡率(P<0.05);HepG2细胞胞核可见NF-κB p65蛋白少量表达,单用顺铂后能使其表达增强,联用雷公藤甲素后可逆转此现象;各药物组细胞中Caspase-3活性显著增高,且联合用药组高于单用药组(P<0.05)。结论雷公藤甲素对肝癌HepG2细胞有明显的生长抑制作用,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并能增强顺铂化疗敏感性。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胞核内NF-κB p65蛋白表达和增加Caspase-3活性有关。

    2010年03期 v.36 249-252+2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0K]
    [下载次数:3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466 ]
  • GADA阴性2型糖尿病患者SOX13抗体的检测

    李莉蓉;上官海燕;黄干;周智广;朱大龙;

    目的探讨SOX13抗体(SOX13-Ab)在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b)阴性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中的分布规律及其与胰岛β细胞功能的关系。方法对301例GAD-Ab检测阴性的T2DM患者及120例正常对照者,采用放射配体法检测血清SOX13-Ab指数,比较SOX13-Ab在不同病程、不同发病年龄、不同体重指数(BMI)以及不同空腹C肽(FCP)组的阳性率,分析SOX13-Ab阳性与阴性患者的临床特征。结果T2DM组SOX13-Ab阳性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6.0%vs.0.8%)(P<0.05);T2DM组中SOX13-Ab分布峰值处于发病年龄61~70岁;SOX13-Ab阳性患者病程显著低于阴性患者,而糖化血红蛋白(HbA1c)显著高于阴性患者(P<0.05)。结论SOX13-Ab不能作为诊断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LADA)的独立指标。

    2010年03期 v.36 253-2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下载次数: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354 ]
  • 深低温保存同种肺动脉在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治疗中的应用

    张杰;邵峻;武忠;王东进;

    目的探讨深低温保存同种肺动脉治疗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疗效。方法应用深低温保存同种肺动脉治疗复杂先天性心脏病25例。术前诊断:法洛四联症12例,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6例,大动脉转位合并室间隔缺损和肺动脉瓣狭窄3例,右心室双出口合并室间隔缺损和肺动脉瓣狭窄2例,先天性主动脉瓣狭窄2例。结果24例手术顺利完成,1例手术中死亡,术后院内死亡1例。其余23例均痊愈出院。随访6~60个月,无远期死亡,23例患者生活质量良好。复查超声心动图示植入的同种肺动脉无明显钙化、衰败。结论深低温保存的同种肺动脉应用于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矫治,具有良好的早、中期效果。

    2010年03期 v.36 256-2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363 ]
  • 肝豆状核变性患者ATP7B基因外显子8、12、18的DNA测序突变

    刘萍;刘平;鲍远程;朱霖;张立;李建平;孙国梅;楼研;余元勋;

    目的对肝豆状核变性(WD)患者ATP7B基因外显子(exon)8、12、18进行PCR扩增测序,研究其突变特点。方法对30例患者(WD组)和10例健康者(对照组)提取外周血基因组DNA,PCR扩增ATP7B基因外显子8、12、18相关片段,并对扩增产物进行测序和分析测序结果。结果对照组未见异常,WD组发现12例患者外显子8有突变,突变率为40.0%,测序发现有6例患者外显子Arg778leu呈复合杂合子突变;发现4例外显子12有突变,有2例患者存在双重突变,外显子18未检出突变。结论WD的ATP7B基因外显子8、12为突变的热点区,18号外显子不是突变热点。

    2010年03期 v.36 258-2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K]
    [下载次数:2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424 ]
  • 环氧化酶-2和细胞周期调节蛋白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

    张云雷;黄俊星;宋振缃;肖蔚;

    目的探讨环氧化酶-2(COX-2)和细胞周期调节蛋白(Ki-67、cyclin A、p27)在食管鳞癌(ESCC)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ESCC根治术后的切除标本102例和28例癌旁正常鳞状上皮组织。应用免疫组化检测COX-2、Ki-67、细胞周期蛋白A(cyclin A)和p27的表达。结果COX-2、Ki-67和cyclin A在ESCC表达明显高于癌旁正常鳞状上皮组织(P<0.01),p27在ESCC中表达明显低于癌旁正常鳞状上皮组织(P<0.01)。COX-2的表达与肿瘤的T分期有关,T1~T2期表达低于T3~T4期(P<0.05);Ki-67、cyclin A、p27的表达与细胞分化相关(P<0.01);COX-2与Ki-67、cyclin A表达呈正相关,与p27表达负相关。结论COX-2的表达程度可反映ESCC的肿瘤细胞浸润深度;COX-2、Ki-67和cyclin A的高表达及p27的低表达具有相同的生物学意义。

    2010年03期 v.36 261-2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1K]
    [下载次数: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309 ]
  • 乌司他丁对胸外科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炎症介质的影响

    郑翠英;张连祥;蔡忠;艾静;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胸外科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炎症介质的影响。方法40例胸外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乌司他丁用药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应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术前、术后1、4、24、72 h的动态变化。结果IL-6I、L-8术后1 h均显著升高,4、24、72 h逐渐降低,乌司他丁用药组升高幅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乌司他丁可降低术后IL-6I、L-8、TNF-α的水平,对减轻术后炎症反应有一定作用。

    2010年03期 v.36 265-2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1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375 ]
  • 冠心病服用他汀类药物患者乙肝病毒感染情况调查

    张清;贾恩志;陈波;周芳;赵英明;陈磊磊;许智慧;杨志健;

    目的研究冠心病(CHD)服用他汀类药物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CHD住院并服他汀类药物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260例中,伴HBV感染446例(19.73%);不同年龄段HBV感染率不全相同(P<0.05),80岁以上感染率最高(23.64%);所有患者均同时服用2种以上经细胞色素P450代谢的药物。结论CHD接受他汀类药物治疗的患者,尤其在高龄患者中,HBV感染率较高,且同时应用多种与他汀类药物具有相同肝脏代谢途径的药物,对这一类人群应加强肝功能监测。

    2010年03期 v.36 268-2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1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50 ]
  • 硫酸镁预处理对全麻诱导期依托咪酯诱发肌阵挛的影响

    翁嫣初;苏惠斌;

    目的探讨硫酸镁预处理对依托咪酯引起肌阵挛的影响。方法50例全麻下手术患者随机双盲均分入两组,诱导时先静注硫酸镁60 mg(M组)或生理盐水(S组),3 min后静注依托咪酯0.3 mg/kg。评估肌阵挛和疼痛发生情况,记录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和BIS。结果M组肌阵挛发生率显著低于S组(24%vs.68%)。M组注射痛发生率显著低于S组(8%vs.16%)。S组患者注射依托咪酯2 min后发生重度肌阵挛时的BIS值明显升高于无肌阵挛者[(51.8±7.2)vs.(39.5±6.2)](P<0.05)。M组与S组的血流动力学没有明显差异。S组肌阵挛发生率与年龄和性别无明显关系(P>0.05)。结论依托咪酯诱导前使用小剂量硫酸镁可以显著降低肌阵挛和疼痛的发生率。

    2010年03期 v.36 270-2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下载次数:1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387 ]
  • 2型糖尿病合并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血脂及同型半胱氨酸的变化

    张莉;于园;刘蕾;段宇;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合并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SCH)患者血脂及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改变。方法比较107例T2DM+SCH组和487例T2DM+甲状腺功能水平正常(EUT)组患者血脂、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Hcy水平。结果T2DM+SCH组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及Hcy显著高于T2DM+EUT组(P<0.05)。TC和Hcy与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呈正线性相关。结论SCH可加重T2DM患者血脂谱的紊乱程度,进而可能增加糖尿病患者心血管事件的风险。T2DM合并SCH可促使血Hcy水平明显升高,由此进一步促进糖尿病患者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及血栓性疾病的风险。

    2010年03期 v.36 272-2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3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336 ]
  • 胸主动脉瘤及主动脉夹层患者住院死亡危险因素分析

    范阜东;於文达;李庆国;王东进;

    目的探讨胸主动脉瘤及主动脉夹层(TAA/AD)患者住院死亡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05例TAA/AD患者术前主动脉瘤壁破裂及限期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05例中,9例死亡,均为主动脉瘤壁破裂患者。其中的8例累及升主动脉。死亡原因与处于疾病急性期、术前心功能较差、合并主动脉夹层、较高术前肌酐水平以及累及主动脉弓三分支密切相关(P<0.01或P<0.05)。结论TAA/AD破裂与累及升主动脉和急性期有关,而术前较差心功能、合并主动脉夹层、较高肌酐水平及累及主动脉弓三分支是手术死亡的危险因素。

    2010年03期 v.36 275-2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2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357 ]
  • 急性脑梗死患者同型半胱氨酸和超敏C反应蛋白监测的临床意义

    李艳志;胡定波;任利群;张正生;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同型半胱氨酸(Hcy)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经CT或MRI确诊的26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病例组,107例健康查体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和ELISA法分别测定血清hs-CRP和血浆Hcy水平。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血Hcy和hs-CR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Hcy与hs-CRP水平依照LACI、POCI、PACI、TACI亚型排序逐渐增高(P<0.05,P<0.01),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呈现明显的正相关(r=0.43和r=0.52)。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Hcy和hs-CRP明显升高,并且与脑梗死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可作为预测急性脑梗死发生发展的敏感指标。

    2010年03期 v.36 278-2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2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324 ]
  • 加贝酯在胸外科手术患者的疗效

    赵金龙;钱永跃;徐卫华;

    目的探讨加贝酯(GM)对胸外科手术患者器官功能的影响。方法71例胸外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35例,不用GM作为对照。B组,36例,于术前1 h开始静脉滴注GM600 mg,每日2次,连用3 d。检测术前、术后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葡萄糖(GS)、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血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和前白蛋白(PAB)浓度。结果B组术后第1天和第7天WBC、CRP、GS明显小于A组(P<0.05);B组术后第1天和第7天PAB明显高于A组(P<0.05);B组术后第1天AST、ALT、BUN、SCr明显小于A组(P<0.05)。结论手术前即开始使用加贝酯能有效减轻手术应激对患者产生的损伤,有利于患者术后各个器官功能的恢复。

    2010年03期 v.36 280-2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下载次数: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43 ]
  • 经尿道前列腺选择性光汽化术后患者性功能变化的临床观察

    陶伟;单玉喜;阳东荣;薛波新;高洁;崔勇;

    目的观察经尿道前列腺选择性光汽化术(PVP)对前列腺增生(BPH)患者手术前后性功能的影响。方法180例BPH患者行PVP术,术前、术后3、6个月应用国际勃起功能障碍问卷5(IIEF-5)及自制填表方式调查手术对性功能的影响。结果160例患者获得随访,填表完整。术前、术后3、6个月患者的性欲、性生活及满意程度、凌晨勃起情况无明显差异,治疗前后IIEF-5评分相仿[(21.45±1.34)分vs.(21.12±1.58)分]。结论BPH患者行PVP术安全性高、并发症少,对患者的性功能影响较小。

    2010年03期 v.36 283-2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340 ]
  •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骨髓间质干细胞NF-κB基因表达的变化及意义

    朱彦;陆益龙;薛红梅;张广莲;王欢;余先球;费小明;罗鸣;巴荣;

    目的探讨慢性期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骨髓间质干细胞(BMMSCs)体外生长特性和核转化因子κB(NF-κB)mRNA表达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择5例慢性期CML患者为A组和6例健康人为B组,取骨髓单个核细胞行BMMSCs体外培养,观察BMMSCs体外生长形态并计数,绘制生长曲线。取第3、4代BMMSCs提取总RNA、逆转录RT-PCR检测NF-κB mRNA表达量。结果CML患者BMMSCs生长活性较对照组无明显差别,但其NF-κB mRNA表达量较对照组升高(P<0.05)。结论CML患者BMMSCs中NF-κB基因高表达影响CML发病。

    2010年03期 v.36 285-287+3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1K]
    [下载次数:1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29 ]
  • 护理干预提高肿瘤患者PICC置管术的依从性

    李青荷;陈立萍;徐霞;

    目的了解基层医院肿瘤患者对经外周静脉植入中心静脉置管术(PICC置管术)的依从性。方法对237例无禁忌证的恶性肿瘤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寻找影响PICC置管术依从性的主要因素,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结果237例中,46例患者拒绝PICC置管术。其主要原因有:担心经济承受能力有限;担心长期携管会给生活带来不便;担心出院后的管道维护;担心置管技术不成熟等。实施护理干预后置管率由实施护理干预前2007年的4.55%上升到2008年的34.18%。结论行之有效的护理干预明显提高基层医院肿瘤患者对PICC置管术的依从性。

    2010年03期 v.36 287-2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下载次数:5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275 ]
  • BiPAP在充血性心力衰竭治疗中的应用

    丁畅;黄进;汤涌;

    目的探讨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对重度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作用。方法60例CHF患者随机均分为常规药物治疗(B)组和BiPAP治疗(A)组。A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应用BiPAP呼吸机无创通气。两组疗程均为3 d。观察治疗前后左心室射血分数(EF)、血气分析及脑型利钠肽(BNP)的变化。结果A组治疗显效率63.3%,明显高于B组的36.7%(P<0.05)。与B组相比,治疗后A组PaO2、SaO2和EF改善更明显,A组BNP水平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BiPAP不仅能改善CHF患者的通气功能,也能改善CHF患者的心功能及降低BNP水平。

    2010年03期 v.36 290-2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317 ]
  • 三维CT影像学分析对小儿血管瘤的诊治价值

    邹继军;崔杰;陈建兵;沈卫民;

    目的探讨三维CT(3DCT)影像学分析在小儿血管瘤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根据不同三维成像,分析20例患儿血管瘤的血液供应及其与血管瘤类型的关系。结果20例中,呈现斑片状影3例、絮状影3例、团块影6例、蚯蚓状影4例、混合影4例。根据3DCT影像学分析定位血管瘤的供血及回流血管,行单纯结扎滋养血管或手术切除后皮瓣转移修复创面18例,均治愈;未行手术2例,观察1年半后消退。结论3DCT影像能提高对血管瘤血供的判断,指导小儿血管瘤的临床诊治。

    2010年03期 v.36 292-2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321 ]

读者·作者·编者

实验研究_论著

  • 体外分步诱导胰腺导管干细胞分化为胰岛β细胞

    王云;陈海燕;王知笑;李娟;杨涛;

    目的建立新的体外胰腺导管干细胞分化为胰岛β细胞的分步诱导分化体系。方法分离纯化SD大鼠的胰腺导管干细胞,体外扩增后进行分步诱导分化,收获的新生类胰岛样细胞团(ILCs)分别行免疫荧光和RT-PCR检测,并通过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释放试验(GSIS)评价ILCs的体外功能。结果分离纯化的胰腺导管干细胞经培养及四步诱导分化后最终可形成ILCs。免疫荧光结果显示该ILCs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染色均为阳性,RT-PCR检测也有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基因的表达。新生ILCs在低糖和高糖刺激下的胰岛素释放量分别为(1.1±0.2)ng/ml和(2.7±0.2)ng/ml,刺激指数为2.52倍。结论通过建立新的体外胰腺导管干细胞分化为胰岛β细胞的分步诱导分化体系,获得具有立体结构且有一定胰岛素分泌能力的ILCs,为获得胰岛移植的β细胞来源提供了更有效的途径。

    2010年03期 v.36 294-296+2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8K]
    [下载次数:2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17 ]
  • 颈交感神经干离断减轻鼠急性胃黏膜损伤

    赵广翊;田悦;孟凌新;

    目的探讨颈交感神经干离断(TCST)对大鼠急性胃黏膜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A)组、假手术后浸水(B)组和TCST后浸水(C)组,每组10只。B、C组大鼠垂直浸水至剑突水平6 h,测各组大鼠胃黏膜血流量(GMBF),评定黏膜溃疡指数(UI)。采用放免法检测胃黏膜组织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含量,硝酸还原酶法测定胃黏膜组织中一氧化氮合酶(NOS)含量。结果B、C组胃黏膜见出血性溃疡,B组损伤较重。B组GMBF、CGRP降低及UI、NOS明显高于C组(P<0.05或P<0.01)。结论TCST对大鼠急性胃黏膜损伤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节胃黏膜组织CGRP及NOS含量有关。

    2010年03期 v.36 297-2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341 ]
  • 兔椎间盘髓核细胞体外退变模型的建立

    刘瑞平;徐南伟;

    目的建立兔椎间盘髓核细胞体外退变模型。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兔椎间盘髓核细胞,并传至第5代,细胞被分成原代细胞组和第5代退变细胞组,用细胞爬片进行HE染色,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周期,RT-PCR测定Ⅰ、Ⅱ型胶原和聚合素的mRNA水平的表达,化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定量测定DNA、糖胺聚糖和Ⅱ型胶原的含量。结果退变细胞由原代细胞的多角形退变成纤维细胞样的梭形,原代细胞处于S期细胞显著多于退变细胞;退变细胞的Ⅱ型胶原和聚合素的表达显著下降,而Ⅰ型胶原的表达显著升高(P<0.01);退变细胞的DNA含量及糖胺聚糖和Ⅱ型胶原与DNA的比值较原代细胞显著下降(P<0.01)。结论兔椎间盘髓核细胞传至第5代会发生显著退变,主要功能基质mRNA水平的表达和含量显著的下降;Ⅰ型胶原显著升高,有退变为纤维细胞的趋势。

    2010年03期 v.36 299-3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下载次数:1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328 ]
  • 弥漫性脑损伤中基质金属蛋白酶的动态变化及其意义

    王知非;廖达光;刘强;吴浩;蔡韬;

    目的探寻弥漫性脑损伤后基质金属蛋白酶(MMP)表达的动态变化及其与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84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空白组(不做脑室注射)、盐水组(脑室注射生理盐水)和实验组(脑室注射抑制剂),分别在伤后30 min、1、3、6 h、1、3和7 d处死大鼠,断头取脑。用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明胶酶谱法检测MMP表达。结果酶原型MMP-9在伤后30 min就有表达,1 d时达到峰值,而后下降,7 d后未回落到伤后30 min水平;酶原型MMP-2,呈双峰形式,30 min就有表达,6 h到达第1个高峰,然后下降,3 d时再次升高到达第2个峰值,7 d后小幅回落;活性型MMP-2的表达呈逐渐上升形式,30 min就有表达,7 d时达到高峰。MMP抑制剂对各种MMP表达的作用各不相同,它可上调酶原型MMP-9的表达(P<0.01),下调活性型MMP-2的表达(P<0.01),对酶原型MMP-2的表达无影响。MMP抑制剂在各个时间点上,均可减少细胞凋亡(P<0.01)。结论弥漫性脑损伤后,不同的MMP有不同的表达形式:酶原型MMP-9呈单峰型,酶原型MMP-2呈双峰型,活性型MMP-2呈上升型。MMP抑制剂能上调酶原型MMP-9的表达,抑制活性型MMP-2的表达,可降低细胞凋亡,具有一定的神经保护作用。

    2010年03期 v.36 302-3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K]
    [下载次数: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335 ]
  • 裂解型腺病毒Ad-E1A的构建以及体外对肝癌细胞的作用

    周忆新;谢宇锋;叶震敏;盛伟华;杨吉成;

    目的构建Ad-E1A裂解型腺病毒载体,研究其对肝癌细胞的裂解作用。方法以QBI-293A细胞基因组DNA为模板,用特异性引物PCR法扩增E1A基因,酶切后连接到pAdTrack-CMV转移质粒上,用PmeI酶对pAdTrack-CMV-E1A线性化后,与pAdEasy-1共转化在BJ5183大肠杆菌中进行同源重组,筛选重组腺病毒质粒pAdEasy-1-pAdTrack-CMV-E1A;再用PacI酶切对重组腺病毒质粒线性化,脂质体转染QBI-293A细胞,收获Ad-E1A腺病毒子。在QBI-293A细胞中多轮感染后获得高效价的病毒。将Ad-E1A腺病毒感染SMMC-7721,并用MTT和流式细胞仪检测Ad-E1A对人肝癌细胞生长和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获得高滴度的重组裂解型腺病毒Ad-E1A。Ad-E1A感染SMMC-7721后,出现明显的细胞病变。Ad-E1A对人肝癌细胞SMMC-7721的生长有明显抑制,48 h后效果明显。Ad-E1A可直接诱导SMMC-7721细胞的凋亡。结论裂解型腺病毒Ad-E1A构建成功并可以显著抑制人肝癌细胞SMMC-7721的生长,并在肝癌细胞中复制造成细胞裂解,诱导肝癌细胞的凋亡。

    2010年03期 v.36 305-3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7K]
    [下载次数: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37 ]
  • 罗格列酮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

    吴晨光;王丽;姚翡;柳迎昭;沈莉敏;高静;

    目的探讨罗格列酮对糖尿病肾病(DN)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方法单次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糖尿病大鼠模型,将糖尿病大鼠随机分为糖尿病肾病组(DN组,6只)和罗格列酮组(R组,8只),以正常大鼠(N组,6只)作对照。干预8周后,观察各组大鼠尿蛋白、血糖、血脂、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变化;用免疫组化及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肾脏环氧化酶-2(COX-2)、过氧化物酶增殖体激活受体γ(PPARγ)的表达。结果DN组尿蛋白、BUN、SCr、肾脏COX-2蛋白及mRNA水平均较N组明显升高,PPARγ蛋白表达下调;而R组大鼠上述各项检测指标明显逆转;24-h尿蛋白定量分别与COX-2蛋白及mRNA水平呈显著正相关。DN组血糖、血脂均显著高于N组,罗格列酮治疗后上述指标无明显变化。结论罗格列酮可能通过PPAR途径下调DN大鼠肾脏COX-2表达,发挥不依赖糖脂代谢的直接肾保护作用。

    2010年03期 v.36 309-3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2K]
    [下载次数:2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343 ]
  • 葛根素对巨噬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9及其组织抑制物1表达的影响

    曹喆;胡文志;孙烈;杨季明;张博晴;周海波;

    目的观察葛根素对巨噬细胞分泌和表达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的影响。方法将人单核细胞系THP-1来源的巨噬细胞与不同浓度的葛根素进行培养,采用RT-PCR和ELISA方法分别检测巨噬细胞的MMP-9、TIMP-1的基因和蛋白质表达。结果葛根素对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THP-1细胞MMP-9 mRNA及其蛋白质表达作用呈浓度依赖性地减少MMP-9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但对TIMP-1的表达无影响。结论葛根素可以通过调节巨噬细胞分泌MMP-9途径发挥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作用。

    2010年03期 v.36 313-3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4K]
    [下载次数:1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349 ]
  • IL-13促进小鼠肺成纤维细胞增殖及表达

    卞秀娟;郑金旭;端礼荣;张志坚;丁明;

    目的研究重组小鼠IL-13对肺成纤维细胞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取生长良好的NIH/3T3,给予无血清培养基饥饿24 h,在培养液中加入IL-13。MTT法、RT-PCR等方法测定肺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及TGF-β1、PDGF-AA、-αSMA等因子的表达。MTT法观察TGF-β单克隆抗体干预后,IL-13对NIH/3T3细胞增殖反应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IL-13促进NIH/3T3细胞增殖(P<0.05)。IL-13能够显著地促进NIH/3T3细胞中TGF-β1和PDGF-AA mRNA的表达,刺激NIH/3T3分泌-αSMA。TGF-β单克隆抗体能抑制IL-13诱导引起的NIH/3T3细胞增值。结论IL-13能促进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其可能的机制是通过促进成纤维细胞分泌TGF-β1和PDGF-AA来发挥作用。

    2010年03期 v.36 316-3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1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329 ]
  • 雾化吸入氟化碳对急性肺损伤大鼠肺表面活性物质及其相关蛋白-A和TNF-α的影响

    徐伟;谈永飞;蒋国军;葛志军;王国祥;

    目的探讨雾化吸入氟碳化合物(PFC)对急性肺损伤大鼠肺表面活性物质、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A(SP-A)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A组采用腹腔注射脂多糖(LPS)诱导大鼠急性肺损伤模型,并雾化吸入PFC进行干预;B组以生理盐水代替LPS作为对照。观察PFC对鼠动脉血气、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总蛋白、双饱和磷脂酰胆碱(DPPC)、SP-A、TNF-α及动物死亡率的影响。结果与B组相比,A组PFC吸入明显提高动脉血氧分压(PaO2),增加BALF中SP-A及DPPC的浓度,降低BALF中总蛋白与TNF-α浓度,降低24 h内的死亡率(P<0.01)。结论PFC雾化吸入可通过增加SP-A及DPPC浓度、降低BALF中总蛋白与TNF-α浓度降低急性肺损伤大鼠死亡率。

    2010年03期 v.36 319-3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1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332 ]
  • 尼古丁受体参与小胶质细胞炎性因子的释放

    蔡姝;嵇富海;张慧娟;杨建平;

    目的研究尼古丁受体(nAChR)对细菌脂多糖(LPS)诱导的小胶质细胞(MGCs)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大鼠MGCs,以LPS诱导MGCs的炎性反应。实验随机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C组)、LPS对照组(L组)、nAChR激动剂尼古丁干预组(N组)、nAChR拮抗剂美加明干预组(M组)。收集细胞培养液,应用ELISA法检测MGCs的炎性介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收集细胞爬片固定后行SP法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观察小胶质细胞表面补体Ⅲ型受体(OX-42)。结果与C组和N组比较,L组TNF-α、IL-1β表达明显增加,OX-42显色明显加深(P<0.05);L组与M组TNF-α、IL-1β表达及OX-42显色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LPS可激活MGCs,使其表达TNF-α、IL-1β增加,OX-42增加;nAChR参与LPS诱导的MGCs的炎性反应,其激动剂尼古丁可抑制MGCs的炎症反应。

    2010年03期 v.36 322-3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1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337 ]
  • VEGF-C反义寡核苷酸对肺癌裸鼠种植瘤抗淋巴管生成的影响

    郭旭峰;徐中华;陈勇兵;杨文涛;徐忠恒;钱永跃;

    目的观察脂质体介导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反义寡核苷酸对肺癌裸鼠皮下种植瘤模型微淋巴管生成的影响。方法接种人肺腺癌细胞株A549建立30只BALB/C小鼠皮下肺癌模型,24 h内分别皮下注射磷酸盐缓冲液(PBS组)、正义寡核苷酸(SODN组)或反义寡核苷酸(AODN组)进行治疗,每组10只。观察小鼠肿瘤的生长情况。建模4周后,处死动物,留取瘤体标本,采用RT-PCR、Western 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VEGF-C反义寡核苷酸对种植瘤中VEGF-C表达水平和微淋巴管生成的影响。结果AODN组种植瘤内VEGF-C mRNA和蛋白表达量明显少于PBS组和SODN组(P<0.05)。AODN组种植瘤内微淋巴管密度也明显少于PBS组和SODN组(P<0.01)。结论脂质体介导的VEGF-C反义寡核苷酸可以显著降低肺癌裸鼠皮下种植瘤VEGF-C表达水平,并对其微淋巴管生成具有较强抑制作用。

    2010年03期 v.36 325-3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1K]
    [下载次数: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64 ]

综述

  • 心脏再同步治疗心力衰竭的现状

    姚飞;张石江;

    虽然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患者的药物治疗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很多心衰患者的预后并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善。心脏再同步治疗(CRT)是一种新的治疗心衰的方法。多项大规模多中心临床试验证实CRT能改善心脏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减少心力衰竭住院率、降低全因死亡率及逆转心室重构。现就目前CRT的现状进行阐述。

    2010年03期 v.36 328-3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下载次数: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316 ]
  • 雌激素受体与子宫内膜癌的关系

    张慧明;梁元姣;

    子宫内膜癌属于雌激素依赖性疾病,雌激素受体是雌激素发挥生物学作用的重要途径,探讨雌激素受体与子宫内膜癌的关系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简要的介绍了雌激素受体的亚型及其分布、结构与功能,阐述了雌激素受体的主要的分子生物学作用机理,总结了雌激素受体所介导的子宫内膜癌的发病机制,并对现阶段研究雌激素受体的技术进行展望。我们发现了目前仍有很多颇有争议的研究结果,特别是雌激素受体在癌组织中的表达量方面,还有待大量高质量的临床和基础研究来证实。

    2010年03期 v.36 331-3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下载次数:5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295 ]

基础与临床

临床护理

病例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