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医药

临床研究_论著

  • 血清亲环素A水平与SLE活动相关机制的初步探讨

    任义乐;张缪佳;刘晓华;柯瑶;谈文峰;吕成银;刘婷;吴剑莎;

    目的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亲环素A(CyPA)水平,探讨CyPA参与SLE活动的病因机制。方法应用ELISA检测57例SLE患者和30例正常人血清CyPA水平;应用重组人CyPA(rhCyPA)和/或植物血凝素(PHA)刺激培养Jurkat细胞株,24h后收集细胞上清,再用ELISA检测上清中干扰素γ(IFN-γ)的含量。结果SLE活动期患者血清CyPA水平明显高于稳定期患者及正常人(P<0.05);Jurkat细胞株仅在rhCyPA和PHA共刺激下,IFN-γ的分泌才明显增加(P<0.05)。结论rhCyPA和PHA能协同刺激Jurkat细胞株分泌IFN-γ;SLE患者外周血CyPA异常升高可能参与刺激T细胞分泌IFN-γ,促进SLE活动,可作为评价SLE活动的参考指标。

    2009年06期 v.35 621-6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下载次数:1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388 ]
  • HCV相关性关节病患者血清抗CCP抗体检测及意义

    尤海燕;焦志军;刁仁联;李晶;裘影影;

    目的研究血清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用于丙型肝炎病毒(HCV)相关性关节病与类风湿性关节炎(RA)鉴别诊断的可能性。方法采用ELISA和免疫比浊的方法分别检测了45例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血清抗CCP抗体及类风湿因子(RF)的水平,并与RA患者及正常对照组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正常对照组未检测到抗CCP抗体,RF的阳性率(6.7%)也较低。而RA患者的抗CCP抗体和RF阳性率均较高,分别达80.0%和93.3%。CHC患者血清RF阳性率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但CHC患者血清抗CCP抗体滴度大多小于10U/ml,低于试剂盒提供的cutoff值,阳性率远低于RA组(P<0.01)。结论抗CCP抗体可用于HCV相关性关节病与RA的鉴别诊断。

    2009年06期 v.35 624-6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下载次数: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416 ]
  •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免疫抑制性受体PD-1的作用

    苗瞄;吴德沛;明志君;吴海竟;

    目的检测程序性死亡1(PD-1)和可溶性PD-1(sPD-1)在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者的表达,探讨其在AA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已建立的鼠抗人PD-1分子单克隆抗体,用流式细胞术检测PD-1在AA患者(AA组)及正常人(对照组)T淋巴细胞表面的含量;用人sPD-1酶标检测sPD-1在AA患者及正常人外周血血清中的含量。结果AA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上无PD-1表达,而sPD-1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增高(P<0.01)。结论AA患者的PD-1从活化T淋巴细胞膜上脱落导致sPD-1高表达,使PD-1缺如而无法发挥负性调控作用,导致T细胞活化功能持续亢进,引起骨髓造血功能衰竭。

    2009年06期 v.35 626-6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K]
    [下载次数:1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333 ]
  •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受体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周小月;居颂文;束永前;

    目的研究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受体(G-CSFR)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及在NSCL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5例NSCLC及9例肺良性病变组织中G-CSFR的表达;PI单标流式细胞术检测肺腺癌细胞株A549上G-CSFR的表达;BRDU标记法检测rhG-CSF对A549细胞的增殖影响及Annexin V-FITC/PI法检测细胞的凋亡。结果NSCLC中有明显的G-CSFR蛋白表达,并高于肺良性病变组织(P<0.05);G-CSFR阳性表达与年龄、性别及肿瘤病理分期无关,而与肿瘤大小有关(P<0.05)。A549细胞高表达G-CSFR;rhG-CSF对A549细胞的增殖无明显影响,但可抑制其凋亡。结论G-CSFR在NSCLC中的表达较肺良性病变组织明显上调,G-CSFR的阳性表达与肿瘤大小有关,其表达可能对肿瘤细胞的凋亡有抑制作用,进而促进肿瘤的发生发展。

    2009年06期 v.35 628-6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K]
    [下载次数:1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388 ]
  • CD133在肝细胞性肝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张荣生;吕凌;成峰;邵文雨;成峰;张峰;

    目的探讨肿瘤干细胞标志物CD133在肝细胞性肝癌(HC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25例手术切除的HCC原发组织、癌旁组织中CD133 mRNA的表达,分析CD133的表达与临床参数的关系。结果HCC原发组织和癌旁组织中CD133 mRNA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72.0%和4.0%(P<0.01);原发组织CD133 mRNA的表达与肿瘤大小、甲胎蛋白(AFP)阳性表达有关(P<0.01),与性别、年龄及组织分化程度均无关。结论CD133的表达与HCC的大小及AFP阳性表达有关,可能在HCC的诊断及判断复发中有一定价值。

    2009年06期 v.35 631-6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K]
    [下载次数:3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317 ]
  • 应用基因芯片技术研究肝癌组织特异性候选基因

    郭银燕;赵伟;文剑;

    目的筛选肝癌组织特异性癌症相关候选基因。方法应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肝癌细胞系Bel7402-2、肾癌细胞系KETR、胃癌细胞系SGC基因及人胎肝细胞系L-02的全基因组序列,分析其基因表达差异。结果与肾癌细胞系KETR、胃癌细胞系SGC及人胎肝细胞系L-02相比,在检测的54614个探针组中,肝癌细胞系BEL7402-2表达共同上调2倍及2倍以上的有324个基因,表达下调2倍及2倍以上的有53个基因。涉及凋亡、细胞黏附、细胞增殖、信号通路等多种生物学过程。结论筛选出377个肝癌组织特异性及癌症特异性相关抗原,为进一步鉴定肝癌特异性诊断指标提供了侯选基因。

    2009年06期 v.35 634-6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2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343 ]
  • 电磁场对肝癌细胞凋亡基因表达的影响

    潘剑;赵伟;文剑;张永臣;

    目的研究电磁场对肝癌细胞凋亡基因表达的影响,探索电磁场在治疗原发性肝癌(肝癌)中的作用。方法通过基因芯片技术检测经电磁场处理过的肝癌细胞系BEL-7402和胎肝细胞(L-02)的凋亡基因表达情况,分析其凋亡基因表达谱差异。结果在检测的54614个探针组中,BEL-7402细胞经电磁场处理后促进凋亡基因明显(细胞色素C释放相关基因)上调,抑制凋亡基因表达下降。结论电磁场能够促进肝癌细胞凋亡基因的上调,抑制凋亡基因表达下降,提示电磁场在促进肝癌细胞凋亡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2009年06期 v.35 637-6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下载次数:1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363 ]
  • 江苏省儿童感染乙肝病毒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秦黎明;刘社兰;翟祥军;汪华;朱凤才;

    目的了解江苏省不同地区健康儿童的HBV表面抗原(HBsAg)携带状况及基因型、血清型的分布,并讨论其感染来源。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江苏苏北二县、苏中一县、苏南一县1992年以后出生儿童7367名,ELISA法筛选出HBsAg阳性者,进一步采集其母亲血进行感染源调查。用巢式PCR方法对HBsAg全基因序列进行扩增并测序分析。结果江苏地区儿童HBsAg平均阳性率为1.8%。分型结果:C基因型52株,血清型adr50株。目前尚没有在"a"决定簇区发现变异位点。结论江苏省儿童感染HBV的优势株为C基因型,血清亚型为adr。儿童HBV感染的主要来源为母婴传播。

    2009年06期 v.35 640-6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K]
    [下载次数:1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384 ]
  • 精神心理因素和自主神经功能在功能性胃肠病发病中的意义

    丁美红;林征;林琳;朱芬芬;王美峰;张红杰;周丽荣;

    目的探讨心理因素、自主神经功能与功能性胃肠病(FGIDs)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及心率变异性(HRV)分别评定106例FGIDs患者和115例健康对照者的心理状态和自主神经功能。结果FGIDs患者中,焦虑、抑郁倾向的检出率分别为28.3%、40.6%,焦虑、抑制水平较中国常模均显著升高(P<0.05)。自主神经功能频域测定中的低频带(LF)、高频带(HF)、交感与副交感张力频域比LF/HF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有、无焦虑或抑郁倾向的FGIDs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状态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精神心理因素异常、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在FGIDs的发病机制中可能起一定作用;精神心理因素异常是否通过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使精神心理因素躯体化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2009年06期 v.35 643-6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3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336 ]
  • PVRL2的SNPs与非综合征性唇腭裂相关性分析

    郭芳芳;刘嘉茵;崔毓桂;周小平;万伟东;程宏宇;

    目的探讨核心家庭中脊髓灰质炎病毒受体相关2(PVRL2)基因SNP位点突变与非综合征性唇腭裂(NSCL/P)的关系。方法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50例华东地区核心家庭的PVRL2基因SNP位点(rs2075642)的突变情况。设计病例对照和核心家庭对照,用医学统计学方法,比较突变位点在患儿与正常儿童中的分布情况,比较患儿组与父母组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并对核心家庭的数据进行单倍型相对风险分析(HTRR),对含杂合子父母的核心家庭进行传递不平衡检验(TDT)。结果PVRL2的rs2075642位点突变在患儿与正常儿童中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患儿与其父母各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TRR结果有统计学意义,TDT结果无统计学意义。结论PVRL2的rs2075642位点突变可能与中国华东人群非综合征性唇腭裂存在相关性。

    2009年06期 v.35 645-648+7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0K]
    [下载次数:1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420 ]
  • 细胞间黏附分子1在溃疡性结肠炎诊治中的临床意义

    王小琴;孔超美;张予蜀;杜同信;

    目的探讨血清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水平在溃疡性结肠炎(UC)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30例UC患者(UC组)及30例正常者(C组)的血清,分别以ELISA法及免疫速率比浊法检测血清ICAM-1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UC组ICAM-1的水平明显高于C组(P<0.05);同一患者UC活动期ICAM-1高于缓解期(P<0.05);ICAM-1水平升高与UC疾病活动度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P<0.05),而与UC发生部位无关(P>0.05);ICAM-1与CRP有良好一致性(r=0.8)。结论UC患者血清ICAM-1水平升高与疾病活动度呈正相关,可作为UC疾病活动度和判断治疗效果的一个客观指标。

    2009年06期 v.35 649-6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下载次数:1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372 ]
  •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早期内镜干预

    熊观瀛;仲恒高;王翔;文卫;缪林;范志宁;

    目的评价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BP)早期内镜治疗的价值。方法ABP患者69例中,早期十二指肠镜治疗41例(D组),48h内行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后用网篮取石或碎石网篮碎石后气囊取石术及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另外28例(C组)采用常规治疗。结果D组术后腹痛缓解快,24h血及尿淀粉酶开始降低,治疗的成功率为100%,未发生与内镜操作有关的严重并发症,住院时间比C组短(P<0.01)。结论内镜治疗能及时解除胆胰管开口的梗阻,通畅胆胰液的引流,微创、安全、有效,是治疗ABP的有效方法。

    2009年06期 v.35 651-6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265 ]
  • 棕榈酸棕榈酯对人外周血单核细胞增殖的影响

    田振华;沈捷;马向华;陈杰;周媛媛;钱凤娟;

    目的观察棕榈酸棕榈酯对人外周血单核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通过人淋巴细胞分离液及磁性细胞分选技术(MACS)分离纯化得到人外周血单核细胞,用不同浓度棕榈酸棕榈酯(0、1、2.5、5、20μM)干预,CCK8法检测人外周血单核细胞生长增殖的情况。结果棕榈酸棕榈酯能促进单核细胞的增殖。促增殖效应在20μM24h末达峰值,且棕榈酸棕榈酯浓度在0~20μM之间呈剂量依赖关系,在8~24h呈时间依赖关系(P<0.05)。结论棕榈酸棕榈酯能显著促进人外周血单核细胞的增殖,对人体可能具有毒性作用。

    2009年06期 v.35 654-6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K]
    [下载次数:2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380 ]
  • 经尿道冷刀切开加绿激光治疗尿道狭窄与闭锁

    高鹏;单玉喜;薛波新;阳东荣;

    目的探讨经尿道冷刀切开加绿激光治疗尿道狭窄与闭锁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尿道狭窄与闭锁患者40例,均采用经尿道冷刀内切开加绿激光汽化瘢痕治疗。结果40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30~80min,术后住院6~8d。随访3~6个月,36例患者术后排尿通畅,4例行尿道扩张后排尿通畅。结论经尿道冷刀切开加绿激光治疗尿道狭窄与闭锁简单易行,疗效安全可靠。

    2009年06期 v.35 657-6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下载次数: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315 ]
  • 双生子散光眼形成的危险因素分析

    周文娣;徐路;张佩斌;

    目的探讨双生子散光眼形成的危险因素。方法按照1∶2比例抽取年龄4~59个月的单、双卵双生子共36对,采用美国伟伦SureSight视力筛查仪对144只眼进行屈光检查,将双生子的眼散光状况与孕母及胎儿在孕期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双胎儿散光眼检出率为60.42%,明显高于其父母;双卵双生子散光眼检出率高于单卵双生子散光眼检出率;单、双卵双生子散光眼一致率高达75.00%和72.92%。双生子眼散光值与出生体重、出生身长、双生子年龄呈负相关,与孕母早孕反应轻重程度呈正相关。结论双生子散光眼检出率明显高于单胎儿童,双生子散光眼形成除受遗传因素影响外,还与宫内发育环境尤其是营养因素有关。

    2009年06期 v.35 659-6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66 ]
  • 慢性鼻窦炎嗅感觉神经元凋亡

    胡松群;别同武;

    目的探讨慢性鼻窦炎患者嗅觉障碍的病因。方法用嗅感觉神经元标记蛋白抗体(Anti-OMP)标记慢性鼻窦炎患者(A组)及正常人(B组)嗅黏膜中成熟嗅感觉神经元,荧光显微镜观察并计数;用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现象。结果B组单视野嗅黏膜OMP阳性细胞数为(20.75±10.05)个,明显多于A组的(4.38±2.41)个(P<0.05);B组OMP阳性细胞中TUNEL阳性细胞数为(0.38±0.52)个,明显少于A组的(3.88±2.47)个(P<0.05)。结论慢性鼻窦炎患者嗅觉障碍可能与成熟嗅感觉神经元细胞凋亡有关。

    2009年06期 v.35 661-6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89 ]
  • 冠心病发病危险因素的临床分析

    刘素堂;李东野;夏勇;王志荣;张超群;

    目的探讨冠心病发病主要危险因素及分布特点。方法分析246例疑诊CHD患者的临床资料,对(CHD)与各危险因素关系作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经冠状动脉造影诊断CHD172例,非CHD74例。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高血压、糖尿病、吸烟、空腹血糖、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症及血脂异常的比值比(OR)>1.0(P<0.05),CHD与上述因素正相关;载脂蛋白A1(ApoA1)水平OR值<1.0(P<0.05),CHD与ApoA1水平负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依OR值高低排列,糖尿病史、高LDL-C血症、年龄、ApoA1水平入选回归方程,其中糖尿病、高LDL-C血症与年龄OR值>1.0(P<0.05),CHD与上述因素呈正相关;ApoA1水平OR值<1.0(P<0.05)。另外,患者对高脂血症知晓率低,非CHD组实际血脂异常发生率也高,与CHD组血脂异常分布相似[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高甘油三酯(TG)、高LDL-C]。结论糖尿病史、高LDL-C血症、年龄可看作CHD危险因素,ApoA1可视为CHD保护因素。非CHD者血脂异常发生率也高,防治工作中不可忽视。

    2009年06期 v.35 663-6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2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396 ]
  • EnSite-NavX指导下导管消融治疗快速性房性心律失常

    崔俊友;殷泉忠;易桂斌;陆叶;王东升;张华;杨兵;陈明龙;

    目的观察EnSite-NavX三维接触式标测系统指导下消融治疗快速性房性心律失常(AA)的可行性和临床疗效。方法经电生理检查确诊房性心动过速(AT)4例,阵发性心房颤动(AF)6例,术中首先建立靶心腔的三维几何构型;AT者行激动顺序标测,分析心动过速的起源点或关键峡部,制定相应的消融策略,在系统导航下行消融治疗;阵发性AF行环肺静脉口外左房内线性消融,至双侧肺静脉电位消失。结果4例AT中2例为局灶性AT,分别位于右下肺静脉前庭和上腔静脉口部,行局灶性消融成功;1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后围绕右房游离壁切口瘢痕和三尖瓣环的"8"字折返性AT,于瘢痕至下腔静脉间、三尖瓣峡部线性消融终止AT;另1例三尖瓣峡部依赖的逆钟向房扑,在三尖瓣峡部线性消融至双向阻滞。6例阵发性AF,5例达消融终点,消融总成功率90%;1例因术中心包填塞而终止消融。随访9~14个月,1例AT复发并再次消融成功。结论EnSite-NavX三维标测系统对AA电生理机制的阐明和指导消融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2009年06期 v.35 666-668+7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6K]
    [下载次数: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390 ]
  • 异烟肼在脊柱结核患者不同组织中的分布

    戈朝晖;王自立;魏敏吉;武永刚;

    目的研究脊柱结核患者应用异烟肼(INH)化疗时体内不同组织中的药物分布。方法24例遵循2SHRZ/2.5H2R2Z2化疗方案+手术治疗的患者,按有无病椎骨硬化分为硬化组(15例)和非硬化组(9例),连续服药4周手术。术晨服药后120~130min和240~250min两个时点分别取硬化组的病椎硬化骨、硬化壁外"亚正常骨"、硬化壁内病变组织和非硬化组的病椎结核病变组织、病变组织外"亚正常骨"以及两组患者的血浆、髂骨。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上述样本INH浓度。结果异烟肼的组织分布差异显著,在髂骨及病椎"亚正常骨"可达有效杀菌浓度,而在病椎硬化壁仅为最低抑菌浓度,硬化壁内坏死干酪组织则未检测到INH;非硬化组中的结核坏死病变中INH可达最低杀菌浓度。结论脊柱结核病椎硬化骨为阻碍INH由正常椎骨穿透到椎体病灶内的主要原因。

    2009年06期 v.35 669-6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下载次数:1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293 ]
  • 孟鲁司特对肺炎支原体感染哮喘儿尿白三烯水平的影响

    花元清;张爱青;甘卫华;刘一平;

    目的探讨孟鲁司特对肺炎支原体(MP)感染对哮喘患儿尿白三烯水平的影响。方法哮喘组患儿200例和对照组健康儿童50例,采用被动凝集法检测MP-IgM抗体。哮喘患儿根据MP-IgM抗体检测结果分为4组:A组32例MP-IgM阳性,常规治疗+孟鲁司特治疗;B组32例MP-IgM阳性,常规治疗;C组32例MP-IgM阴性,常规治疗+孟鲁司特治疗;D组32例,MP-IgM阴性,常规治疗。应用ELISA法定量测定患儿治疗前后尿白三烯水平。结果MP-IgM抗体阳性(A、B组)患儿治疗前尿白三烯水平明显高于MP-IgM抗体阴性(C、D组)患儿[(0.51±0.26)ng/mlvs.(0.38±0.11)ng/ml](P<0.01)。A组和C组治疗后尿白三烯水平均比治疗前明显降低[(0.25±0.20)ng/mlvs.(0.50±0.26)ng/ml](P<0.01)和[(0.22±0.10)ng/mlvs.(0.35±0.15)ng/ml](P<0.05)。治疗后A组尿白三烯水平明显低于B组[(0.25±0.20)ng/mlvs.(0.42±0.15)](P<0.01)。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可明显地诱导哮喘患儿体内白三烯水平的升高;孟鲁司特可以降低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哮喘患儿体内尿白三烯水平。

    2009年06期 v.35 672-6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下载次数:1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286 ]
  • 雷米芬太尼靶控输注在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麻醉中的应用

    舒爱华;占乐云;方海滨;张明瑜;吕恩;

    目的研究雷米芬太尼靶控输注用于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OP-CABG)"快通道"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40例行OP-CABG患者随机分为靶控输注(Ⅰ)组和恒速输注(Ⅱ)组,每组20例。记录诱导前和术中主要操作时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测定血浆肾上腺素(E)、血糖(BG)、血乳酸(LAC)浓度。结果两组血流动力学参数、拔管时间、ICU停留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中血E水平无明显变化。Ⅱ组在暴露和固定冠脉血管和手术结束时的BG、LAC水平明显高于Ⅰ组(P<0.05),Ⅱ组术中去氧肾上腺素的使用量明显多于Ⅰ组(P<0.05)。结论雷米芬太尼靶控输注比恒速输注更能维持循环稳定和有效抑制应激反应,更符合OP-CABG"快通道"麻醉的要求。

    2009年06期 v.35 675-6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下载次数: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363 ]
  • 地塞米松对肢体缺血-再灌注时深静脉血栓形成危险的影响

    黄新冲;曹苏;沈施仁;

    目的研究地塞米松对肢体缺血-再灌注(I-R)后红细胞内过氧化脂质(LPO)和白细胞介素8(IL-8)的影响,探讨其对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危险的防治作用。方法54例择期骨科手术患者,随机分非缺血对照组(C组)、I-R组(A组)、地塞米松治疗组(B组)。B组在缺血前静注地塞米松10mg,再灌注时再静注地塞米松5mg;A组不用地塞米松;C组不用止血带和地塞米松。各组在再灌注前(手术结束)、再灌注后10、20min抽血测定红细胞中LPO和IL-8含量。结果与再灌注前相比,再灌注后10、20min,A组LPO均显著增高(P<0.01);再灌注后20min,A组IL-8升高(P<0.05)。与A组比较,再灌注后20min,B组LPO显著减少(P<0.01),IL-8显著减少(P<0.05)。结论肢体I-R后红细胞内LPO和IL-8的增加是DVT的危险因素,地塞米松可减少I-R肢体DVT的危险。

    2009年06期 v.35 678-6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337 ]

病例报道

读者·作者·编者

学术活动预告

实验研究_论著

  • 5-氮胞苷诱导的心脏成纤维细胞移植修复心肌损伤

    汤成春;马根山;黄峻;杨国平;张建桥;

    目的探讨5-氮胞苷诱导的大鼠心室成纤维细胞(CFs)植入急性心肌梗死(AMI)区的心肌损伤修复作用。方法取SD大鼠乳鼠心室CFs体外培养、扩增,取第三代细胞加5-氮胞苷10μmol/L诱导,并行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标记,收集(0.8~1.2)×106个细胞用于移植。SD大鼠20只,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大鼠AMI模型,2周后,治疗组(10只)将诱导后的CFs注入梗死区及周边,对照组(10只)予等量不含CFs的培养液接种。6周后处死所有动物,获取心肌标本,HE及免疫组化染色观察CFs分化和转归。结果治疗组HE染色梗死区可见散在带横纹的肌肉组织,电镜下移植细胞及移植细胞与宿主细胞之间均未见闰盘连接;免疫组化染色这些细胞BrdU、β肌球蛋白重链(β-MHC)、肌钙蛋白I(cTnI)及连接蛋白43(Cx43)呈阳性;对照组梗死区为均匀一致的纤维瘢痕组织。结论5-氮胞苷诱导的CFs植入AMI区可分化、转归为带横纹肌细胞,修复心肌损伤。

    2009年06期 v.35 680-682+6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1K]
    [下载次数: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402 ]
  • 异品系皮肤移植大鼠γδT细胞数量和细胞因子分泌

    蒋红梅;徐艳霞;逯惠敏;刘莲;

    目的观察异品系大鼠皮肤移植排斥反应发生发展过程中外周血γδT细胞数量变化及其γ干扰素(IFN-γ)及白细胞介素4(IL-4)的分泌情况。方法建立Wistar→SD大鼠异品系皮肤移植模型,以SD大鼠自体皮肤再植为对照,于术后0、4、8d和10~13d(排斥时)取外周血用免疫荧光染色和流式细胞仪检测γδT细胞数量,并于体外扩增该细胞,用ELISA双抗夹心法测定培养上清中IFN-γ及IL-4的含量。结果异品系皮肤移植大鼠术后外周血γδT细胞数量和培养上清中IFN-γ和IL-4水平均显著升高,且显著高于自体皮肤再植同时间点对照组。结论异品系皮肤移植排斥反应早期外周血γδT细胞即可被活化,数量增多,且能同时分泌IFN-γ和IL-4,或同时存在分泌Th1和Th2类细胞因子的2个亚群,参与排斥反应的发生过程。

    2009年06期 v.35 683-6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355 ]
  • 体内和体外两种方法制备甲型副伤寒特异性转移因子

    周建伟;罗军敏;孙万邦;汤贤英;秦娜琳;

    目的比较体内、体外两种方法制备的甲型副伤寒特异性转移因子的理化性质及特异免疫活性。方法采用体内、体外两种方法制备甲型副伤寒特异性转移因子,检测其理化性质及以攻击试验测定特异免疫活性。结果两种方法制备的甲型副伤寒特异性转移因子理化性质及特异免疫活性无统计学差异,均符合中国药典生物制品标准。结论制备的甲型副伤寒特异性转移因子具有抗原特异性,能够转移针对甲型副伤寒沙门菌的特异免疫效应。体外法是制备特异转移因子的一种更为简便、经济、有效的方法。

    2009年06期 v.35 686-6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353 ]
  • 钒联合维生素D_3对结肠癌荷瘤裸鼠的治疗作用

    惠亮亮;白飞虎;王加林;仇学明;

    目的探讨钒联合维生素D3(VitD3)对结肠癌的治疗作用。方法100只裸鼠皮下接种HCT116结肠癌细胞,成瘤后原位移植,建立结肠癌裸鼠模型后随机等分为钒(A)组、VitD3(B)组、钒联合VitD3(C)组和对照(D)组。用药4周后,每组取18只脱颈处死,检测肿瘤体积和转移灶数量,免疫组化检测瘤体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指数,其余裸鼠用于生存试验,流式细胞仪检测肿瘤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结果C组裸鼠增殖指数显著低于D组(P<0.05),荷瘤裸鼠生存时间显著延长(P<0.05),肿瘤细胞凋亡增加(P<0.05),细胞停留在G0/G1期。结论钒联合VitD3具有明显的抗结肠癌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

    2009年06期 v.35 689-6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1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309 ]
  • 大黄素抗肝纤维化的细胞学研究

    张彦亮;倪海滨;杨大明;潘亮;孟宪镛;

    目的研究大黄素对大鼠肝星状细胞(HSC)T6增殖和细胞外基质合成的影响。方法应用肝星状细胞株HSC-T6,观察各组细胞在不同浓度大黄素干预后在增殖程度和细胞周期等的变化。通过测定培养液上清中透明质酸(HA)和层黏蛋白(LN)的含量,采用3H-脯氨酸掺入法研究大黄素对HSC胶原合成的影响。结果5~15mg/L浓度大黄素能够抑制HSC-T6细胞的增殖,显著降低HA的表达以及胶原合成,这种效应具有浓度依赖性。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大黄素能够对细胞的细胞周期产生浓度依赖性阻滞作用,G0/G1期细胞比例则逐渐上升。结论大黄素在体外对于大鼠肝星状细胞HSC-T6的增殖和细胞外基质合成均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可能是其抗肝纤维化的机制之一。

    2009年06期 v.35 691-6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下载次数:2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322 ]
  • 维生素A缺乏对大鼠胎肺TGF-β3表达的影响

    丁明;许春阳;张劲松;郭锡熔;

    目的比较产前给予维生素A缺乏饲料对大鼠胎肺转化生长因子(TGF)-β3基因和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24只孕鼠随机分为维生素A缺乏饲料组(15只)和正常饲料(对照)组(9只)。孕21d取胎鼠肺,RT-PCR法检测TGF-β3mRNA表达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TGF-β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维生素A缺乏饲料组TGF-β3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均低于正常饲料组(P<0.05)。结论产前给予维生素A缺乏饲料能影响大鼠胎肺TGF-β3mRNA及TGF-β3蛋白的表达,从而干扰胎肺功能的发育。

    2009年06期 v.35 694-696+7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6K]
    [下载次数:1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308 ]
  • 淫羊藿苷对小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王晓云;章玲;徐运;

    目的探讨淫羊藿苷的脑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建立小鼠脑缺血-再灌注(I-R)损伤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淫羊藿苷治疗(治疗组),分别于1、3、7、14d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分别于再灌注后3、7、14d取新鲜缺血侧脑皮层组织行脑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含量检测。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及治疗组均出现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与模型组相比,治疗组7和14d时症状改善明显(P<0.05和P<0.01)。模型组SOD值7d和14d下降比治疗组明显(P<0.05和P<0.01),MDA值持续上升。结论淫羊藿苷可能通过抑制氧化应激而对小鼠脑I-R损伤起保护作用。

    2009年06期 v.35 697-6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2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301 ]
  • 参麦注射液对人肝癌SMMC-7721肿瘤细胞的作用

    叶正青;梁重峰;丁海;易永祥;张继宗;刘俊卯;

    目的观察参麦注射液对人肝癌SMMC-7721肿瘤细胞的作用。方法采用MTT法检测参麦注射液对于人肝癌SMMC-7721肿瘤细胞的体外增殖抑制率,流式细胞仪检测参麦注射液作用后的SMMC-7721肿瘤细胞的细胞周期、凋亡率的变化。结果参麦注射液0~250μl/ml作用48h,人肝癌SMMC-7721肿瘤细胞增殖的抑制率为9.0%~83.1%。随着浓度的增加,细胞增殖抑制率逐渐上升。参麦注射液终浓度200μl/ml作用后的人肝癌SMMC-7721细胞G0~G1期明显增高,S期和G2~M期的细胞比例明显减少,凋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70.91%vs.7.57%)。结论参麦注射液对人肝癌SMMC-7721细胞增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2009年06期 v.35 699-7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6K]
    [下载次数:1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288 ]
  • 刀豆蛋白A诱导急性肝损伤的模型建立

    谭友文;吴建成;

    目的建立刀豆蛋白A诱导急性肝损伤模型。方法BLAB/c鼠69只,随机分为5组。A组尾静脉穿刺注射刀豆蛋白A15mg/kg,B、C、D组在尾静脉穿刺注射刀豆蛋白A前30min分别注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或)γ干扰素(IFN-γ)抗体20μg/只,E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分别在第4、8、12小时,采眼眶血,ELISA法检测TNF-α,IFN-γ,并留取肝组织行HE染色计算炎症活动度;取第12小时的肝组织行Westernblot测定白细胞介素18(IL-18)。结果各组实验结束时非正常死亡数:A组6只,B组2只,C组3只,D组1只,E组0只。HE染色显示A组第4小时时可见大块坏死,碎屑样坏死等病变,B、C、D组炎症和坏死明显减轻(P<0.05)。A组TNF-α、IFN-γ明显增高,而B、C、D组表达下降。A组IL-18呈强阳性。结论刀豆蛋白A成功诱导了急性肝损伤模型,模型的形成与TNF-α、IFN-γ和IL-18有关,TNF-α、IFN-γ抗体可以阻断模型的建立。

    2009年06期 v.35 702-704+7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8K]
    [下载次数:6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317 ]
  • 携带大鼠ICAM-1基因RNAi慢病毒载体的构建与鉴定

    潘浩;温端改;欧阳骏;侯建全;浦金贤;

    目的探讨携带大鼠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核糖核酸干扰(RNAi)的重组慢病毒构建方法,筛选出基因抑制效率最高的重组慢病毒。方法(1)根据基因序列,设计并合成针对4个靶点的寡核苷酸,将其与双链DNAoligo进行连接反应;将连接产物转化DH5α大肠杆菌,PCR筛选获得阳性克隆并进行基因测序。(2)将重组载体与病毒包装质粒共转染人胚肾293T细胞,获得病毒颗粒。(3)重组慢病毒体外转染NRK细胞,以RT-PCR法筛选出基因抑制效率最高的重组慢病毒。结果(1)经过酶切、连接、转化后获得阳性克隆;基因测序结果完全正确。(2)经RT-PCR证实,3号病毒在感染复数(MOI)=50时,基因抑制率即达到88.4%。结论成功构建了含有绿色荧光蛋白(GFP)报告基因的大鼠ICAM-1RNAi慢病毒载体。

    2009年06期 v.35 705-7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下载次数:1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316 ]
  • 5-氮杂-2′-脱氧胞苷对OS-RC-2肾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陶美满;孙浩;周留正;马克均;

    目的研究5-氮杂-2′-脱氧胞苷(5-Aza-CdR)对OS-RC-2肾癌细胞株增殖、凋亡的影响。方法用不同浓度10-7、10-6、10-5、10-4mol/L的特异性DNA甲基转移酶抑制剂5-Aza-CdR处理OS-RC-2肾癌细胞株,未经药物处理细胞作对照(对照组)。透射电镜观察5-Aza-CdR处理OS-RC-2肾癌细胞株前后细胞形态学变化。MTT检测OS-RC-2肾癌细胞株抑制率。流式细胞仪检测OS-RC-2肾癌细胞株凋亡。以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检测细胞处理前后γ-catenin基因的甲基化状态。结果用药后细胞器肿胀、线粒体空化、溶酶体增多,核质不均匀。5-Aza-CdR明显抑制OS-RC-2肾癌细胞的增殖,而且与药物浓度及作用时间在一定范围内成正相关(P<0.05)。10-7,10-6,10-5mol/L5-Aza-CdR处理细胞后,细胞凋亡率增高[(3.74±0.34)%,(7.85±0.59)%,(12.93±1.32)%vs.对照组(0.86±0.08)%],成剂量依赖性(P<0.01);作用3d后,在10-6mol/L时细胞周期中处于G0/G1期的显著增多(P<0.05),细胞周期阻滞于G0/G1期。未经5-Aza-CdR处理的OS-RC-2细胞中γ-catenin基因启动子区域高甲基化,经5-Aza-CdR10-5mol处理72h后,γ-catenin基因启动子区域高甲基化得到逆转。结论5-Aza-CdR能消除γ-catenin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使其重新表达而抑制OS-RC-2肾癌细胞株的生长,使细胞周期阻滞于G0/G1期,并促进其凋亡。

    2009年06期 v.35 708-710+7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9K]
    [下载次数: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05 ]

综述

  • 社区相关性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研究现状

    单纯;王茜;吴超;

    近20年来,社区相关性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CA-MRSA)感染病例报道不断增多,CA-MRSA缺乏诸多医院相关危险因素,并具有特殊的耐药性特征,且具有特异的毒力因子(PVL)和染色体基因型。临床表现以皮肤软组织感染(SSTI)为主,部分严重小儿病例可进展为脓毒血症而危及生命。该文就有关CA-MRSA的定义、流行状况和特征、鉴定方法及临床特征等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2009年06期 v.35 711-7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1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84 ]
  • 雌激素受体基因多态性与子宫内膜异位症

    李玉娟;谢静燕;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机制至今不明。目前认为是一种多因素、多基因疾病,是由多个基因位点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引起的遗传疾病。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基因组学的发展,寻找相关基因是目前的研究热点。许多相关基因已被发现,其中就包括雌激素受体基因,其多态性与子宫内膜异位症有关。

    2009年06期 v.35 714-7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下载次数:1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07 ]

基础与临床

  • 经尿道超脉冲等离子精阜切除精囊冲洗治疗顽固性血精

    吴升;祝黎洁;胡根祥;邵红宝;尤哓明;

    目的探讨顽固性血精的病因特点,评价精阜等离子切除精囊插管冲洗治疗顽固性血精的有效性。方法入选顽固性血精病人8例,年龄(35.4±10.4)岁,病程(12.1±6.1)个月。直肠B超(TRUS)发现精囊或/和射精管扩张等有梗阻表现,在直肠TRUS引导下经会阴精囊穿刺抽吸精囊液(SVF)进行细菌培养。经尿道等离子切除精阜,见双侧射精管后插入硬膜外导管,自导管注入造影剂,精囊显影后,根据SVF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进行精囊冲洗,如细菌培养阴性则选择广谱抗生素。结果8例精阜等离子切除后,经射精管精囊灌注抗生素并冲洗,7例灌注成功,1例插管失败,未进行精囊灌注。8例平均随访(15.6±5.7)个月,所有病例无血精再出现。结论射精管梗阻是顽固性血精难治的重要原因,经尿道精阜等离子切除后,经射精管精囊敏感抗生素冲洗治疗顽固性血精疗效确切,创伤小,操作简单,便于推广。

    2009年06期 v.35 716-7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下载次数: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315 ]
  • 离断式肾盂成形术40例临床分析

    臧亚晨;薛波新;单玉喜;孙传洋;阳东荣;

    目的比较后腹腔镜与开放性离断式肾盂成形术治疗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UPJO)的疗效。方法采用后腹腔镜途径实施腹腔镜下肾盂成形术16例(A组),同期经腹膜后途径实施开放性肾盂成形术24例(B组)。比较两种手术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并发症。结果两组手术均获成功,术后随访3个月~1年,吻合口均无狭窄,肾积水有不同程度改善。A组手术时间长于B组(100~200minvs.80~150min);但术中失血量少于B组(60~120mlvs.200~350ml)。A组保留导尿5~14d,术后住院时间5~13d,术后尿漏2例,均在1周内自愈。B组保留导尿5~13d,术后住院时间8~14d,术后发生尿漏3例,均在1周内自愈。结论与开放手术相比,后腹腔镜离断式肾盂成形术手术创伤小、失血量少,术后恢复快,近远期疗效相当,可以作为治疗UPJO的首选方法。

    2009年06期 v.35 717-7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329 ]
  • 急性上尿路梗阻性无尿的诊断及处理

    邵鹏飞;吕强;孟小鑫;居小兵;宋宁宏;宋日进;眭元庚;徐正铨;

    目的总结急性上尿路梗阻性无尿的诊治经验。方法58例急性上尿路梗阻性无尿患者,诊断为输尿管结石48例,盆腔肿瘤压迫5例,腹膜后纤维化2例,膀胱癌术后尿流改道后输尿管梗阻3例。结果急诊经膀胱镜下置双J管术27例,碎石加置管术18例,经皮肾穿刺造瘘术11例,经造瘘口直接插管术1例,血液透析过渡后采用输尿管镜碎石1例。所有患者无术中、术后并发症,肾功能有不同程度恢复,19例术后24h血肌酐降至正常水平,54例术后1~2周后降至正常水平。结论对急性上尿路梗阻性无尿的患者及早准确地作出诊断,采用合适的治疗方式,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2009年06期 v.35 719-7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下载次数: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312 ]
  • 冠状动脉瘘的双源CT诊断

    陈婷;朱晓梅;唐立钧;徐怡;徐海;

    目的探讨双源CT(DSCT)冠状动脉成像诊断冠状动脉瘘的价值与方法。方法对600例患者行DS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分析其断层图像,结合最大密度投影(MIP)、曲面重建(CPR)、多平面重建(MPR)和容积再现(VR)等方法观察冠状动脉的走形和分布。结果8例患者有冠状动脉瘘,其中左冠状动脉-肺动脉瘘3例,左冠状动脉-右室流出道瘘2例,右冠状动脉-左心房瘘、右冠状动脉-肺动脉瘘、右冠状动脉-右室瘘各1例。结论断层图像及各种重建方法可以不同程度的显示冠状动脉瘘的起源和走形,DSCT对先天性冠状动脉瘘有重要诊断作用,且容积再现重建方法更直观有效。

    2009年06期 v.35 721-722+7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4K]
    [下载次数: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312 ]
  • 肝移植术后早期黄疸临床及病理分析

    熊亚莉;孙静;黄铭厚;唐勤;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早期黄疸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3年来我院肝移植患者术后早期黄疸发生的临床及病理特征。结果34例(47.89%)发生早期黄疸,22例行肝脏穿刺活检,发现导致黄疸发生的常见原因依次为非特异性肝细胞内淤胆13例(59.09%);胆道狭窄2例(9.09%);移植肝病毒感染2例(9.09%);急性排斥反应1例(4.55%);移植肝原发性功能障碍1例(4.55%);胆道感染1例(4.55%);缺血-再灌注损伤1例(4.55%);药物性肝损伤1例(4.55%)。非特异性肝细胞内淤胆、移植肝原发性功能障碍、缺血-再灌注损伤、药物性肝损伤、急性排斥反应者黄疸发生早,术后1d血清总胆红素即明显升高数倍,1~2周逐渐恢复正常,胆道狭窄、移植肝病毒感染、胆道感染者黄疸发生通常在术后1~2周。血清总胆红素升高水平以胆道狭窄最明显。早期黄疸组中2例死亡,其余均好转出院。结论黄疸是肝移植术后早期较常见的临床表现,导致黄疸的原因复杂,临床表现各有特点,但预后较好。

    2009年06期 v.35 722-7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1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71 ]
  • 壶腹部病变的MRI诊断

    黄德健;李裕;徐徐;孙胜禄;

    目的研究核磁共振成像(MRI)对壶腹部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手术病理或随访证实的75例壶腹部病变患者的临床和MRI影像资料,分析各种壶腹部病变的MRI征象。结果75例患者中,壶腹部炎症13例,壶腹部肿瘤19例,壶腹部结石36例,十二指肠乳头憩室4例,息肉3例,MRI对其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2.3%(12/13),100.0%(19/19),88.9%(32/36),对十二指肠乳头憩室、息肉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2/4,3/3。结论MRI对壶腹部病变的诊断和评估具有重要的价值。

    2009年06期 v.35 724-7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352 ]
  • 多种内固定方法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

    王渊;高宜军;吴志强;

    目的探讨髋螺钉(DHS)、动力髁螺钉(DCS)、Gamma钉、股骨近端交锁髓内钉(PFN)在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手术治疗的75岁以上股骨粗隆间骨折112例,按手术方法分为:DHS78例,DCS4例,Gamma钉9例,PFN21例。结果94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0~28个月,86例骨折愈合,8例发生内固定失败,功能优良率为85.1%(80/94)。结论股骨粗隆间骨折大多发生于老年人,手术内固定治疗可以减少并发症,促进骨折愈合,术后功能恢复受多种因素影响。

    2009年06期 v.35 726-7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349 ]
  • 长效核黄素预防血液病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口腔黏膜炎

    蒋秀美;芮雪芹;濮益琴;李建勇;盛瑞兰;陆化;吴汉新;钱思轩;

    目的探讨长效核黄素预防血液病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后口腔黏膜炎(OM)的效果。方法血液病患者164例,行自体(Auto)或异基因(Allo)HSCT治疗,各分观察和对照两组,观察组除予1∶2000洗必泰液和3%碳酸氢钠溶液每天餐后、睡前交替含漱3~5min外,预处理前加用长效核黄素150mg深部肌肉注射;比较两组HSCT治疗期间OM的发生率及程度。结果观察组OM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Ⅳ级发生率Auto低于Allo。结论注射长效核黄素能预防血液病HSCT后OM的发生。

    2009年06期 v.35 727-7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1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326 ]
  • 莪术油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的流行病学特点及防治

    闫中朝;罗昌明;

    目的探讨莪术油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的特点及相关因素,为临床用药安全提供依据。方法检索中国知网和维普咨询网中有关文献,并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18篇文献共涉及23例患者;发生时间3min~2d,78.3%发生在20min以内;死亡3例。结论莪术油注射液主要引起速发型过敏性休克,起病急、发展快、后果严重,临床应高度重视。

    2009年06期 v.35 729-7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下载次数: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95 ]
  • 51例新生儿先天性十二指肠梗阻的影像与临床分析

    周珉;任彦;

    目的探讨新生儿先天性十二指肠梗阻的临床影像诊断特点及消化道造影检查方法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证实的51例新生儿先天性十二指肠梗阻的腹部X线,上消化道造影及钡剂灌肠检查和临床资料。结果51例全部摄仰卧位或立位腹部平片,主要表现单泡征(扩张的胃囊)12例,双泡征(胃窦或胃底气泡及十二指肠气泡)19例,三泡征(胃泡、扩张的十二指肠降段及水平段气泡)8例,腹部肠气少或无,另12例无典型泡征表现。采用奶瓶口服稀钡剂上消化道造影31例,经鼻胃管注入碘油或欧乃派克上消化道造影19例。采用稀硫酸钡灌肠18例。经外科手术证实肠旋转不良27例,合并中肠扭转5例;十二指肠闭锁和狭窄19例,合并巨十二指肠2例;环状胰腺5例。结论腹部X线平片检查及上消化道造影检查,辅助钡剂灌肠检查是新生儿先天性十二指肠梗阻的不可替代的影像诊断方法,是外科手术治疗和估计预后的重要依据,正确的选择X线检查方法可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减少不必要的X线辐射,有利于优生优育。

    2009年06期 v.35 730-731+6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4K]
    [下载次数:1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381 ]
  • 中青年脂肪肝的发病调查

    邓红英;

    2009年06期 v.35 732-7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272 ]
  • 精囊腺肿瘤三例

    逄建议;欧阳骏;袁和兴;侯建全;温端改;严春寅;郭震华;

    2009年06期 v.35 7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下载次数:2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334 ]
  • 干扰素、利巴韦林联合华蟾素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疗效观察

    张绍峰;赵红;潘剑;

    2009年06期 v.35 7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下载次数: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29 ]
  • 阿德福韦酯联合与不联合用药治疗拉米夫定耐药性乙型肝炎疗效观察

    章以法;冯岚;

    2009年06期 v.35 735-7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69 ]
  • “泻剂结肠”的诊治体会

    李国熊;

    2009年06期 v.35 7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K]
    [下载次数: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48 ]
  •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与心肌酶谱改变的关系

    张龙英;姚其娟;翁晓文;

    2009年06期 v.35 7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342 ]
  • 高原地区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患儿心功能评价的临床意义

    孟生华;

    2009年06期 v.35 7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K]
    [下载次数: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358 ]
  • 洁悠神物理抗菌方法治疗脓疱疮的临床观察

    刘琴;

    2009年06期 v.35 7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下载次数: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40 ]

临床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