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医药

  • 肺成纤维细胞对嗜酸性粒细胞存活率的影响

    李海浪,沙莉,杨莉,吴祖群

    目的 研究肺成纤维细胞(FB)对健康人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EOS)存活率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FB与EOS共同培养,采用台盼蓝拒染法检测EOS存活率、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上清液中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含量。结果 (1)与EOS单独培养相比,FB和EOS共同培养后EOS存活率明显上升,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经0.2%戊二醛固定后的FB对EOS存活率无明显影响。(2)FB和EOS共同培养后GM-CSF含量明显增加,与其他各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1)肺FB在体外能明显提高外周血EOS存活率。(2)FB和EOS的共同培养可以导致细胞因子GM-CSF增加,这可能是FB延长EOS存活率的作用因素之一。

    2003年08期 561-5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2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04 ]
  • CD44在大鼠肾小球硬化模型中的表达

    黄松明,赵云峰,郭梅,费莉,黄文彦,陈荣华

    目的 探讨CD44在大鼠进行性肾小球硬化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原位杂交及彩色病理图像分析系统观察柔红霉素所致的大鼠进行性肾小球硬化模型不同时相肾组织中CD44及其mRNA的表达,分析其与进行性肾小球硬化病理形态学改变的关系。结果 大鼠肾小球硬化过程中肾小球内CD44及其mRNA表达增高,主要位于内皮细胞、足细胞、肾小囊上皮细胞以及系膜细胞。肾小球内细胞平均CD44阳性面积和肾小球内CD44 mRNA阳性细胞百分率显著增高,且均与肾小球硬化指数正相关(r1=0.754,r2=0.744)。结论 CD44高表达可能在促进肾小球硬化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2003年08期 564-56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5k]
    [下载次数: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98 ]
  • 沐舒坦预防早产儿肺透明膜病

    万俊,凌厉,徐进生,刘静

    目的 探讨沐舒坦预防早产儿肺透明膜病(HMD)的效果。方法将产前常规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预防早产儿肺透明膜病,且产后立即转入新生儿病房的早产儿,共98例随机分成两组。激素+沐舒坦组(治疗组)和单用激素组(对照组),每组49例。治疗组加用沐舒坦20~30mg·kg-1·d-1,连用3~5天观察两组HMD的发生率、窒息儿HMD发生率及不同胎龄儿HMD的发生率。结果 治疗组HMD的发生率为2.1%,对照组HMD的发生率为10.2%,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胎龄28~30周,31~32周、33~34周、35~36周HMD发生率:治疗组分别为16.7%、0%、0%、0%,对照组分别为40%、20%、12.5%、0%。窒息儿HMD发生率治疗组为9.1%,对照组为46.2%。结论 早产儿产后立即给予沐舒坦对预防早产儿肺透明膜病有较好疗效。

    2003年08期 567-5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k]
    [下载次数: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34 ]
  • 胃癌患者外周血中端粒酶活性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陈环球,何晓松

    目的 检测胃癌患者外周血中癌细胞端粒酶活性,以探讨端粒酶活性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通过用PCR-TRAP-ELISA法检测52例胃癌患者外周血端粒酶的活性,按照肿瘤大小、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有无转移来分析端粒酶与胃癌的关系。结果外周血中检测端粒酶活性阳性率为53.8%,低于相应的胃癌组织阳性率(81.3%),胃癌患者外周血中肿瘤细胞端粒酶相对活性的升高与患者的淋巴结转移和肿瘤的分化程度呈正相关。结论 对患者判断肿瘤是否转移复发,检测患者外周血中端粒酶活性要优于检测肿瘤组织的端粒酶活性。

    2003年08期 569-5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364 ]
  • 局部炎症反应与无细胞异种真皮基质移植物的降解吸收关系

    姜笃银,付小兵,张玮,盛志勇

    目的 探讨不同方法制作的无细胞异种真皮基质(Xeno-ADM)移植物降解吸收与炎症反应之间的关系。方法 猪和兔断层中厚皮片经Trypsin和TritonX-100等脱细胞,分别制成Xe-no-ADM和异体ADM(Allo-ADM),再按不同的预处理因素进行分组:(1)戊二醛交联的Xeno-ADM(A)组;(2)网状交联的Xeno-ADM(B)组;(3)未交联的:Xeno-ADM(C)组,预先被Xeno-ADM蛋白致敏的兔皮下植入;(4)交联的Xeno-ADM(D)组;(5)Allo-ADM(E)组。每组80块ADM分别埋植于兔耳和背部皮下。结果在背部的移植物较耳部炎性反应和降解吸收明显,至术后32wk时,E组以外的其它组移植物解剖学和组织学结构消失,D组和A组炎症反应滞后,可见较多的异物巨细胞,各组ADM炎症反应与降解/吸收的程度依次为:C>B>D>A>E(P<o.05~O.001),二者之间有显著的正相关(n=84,r=0.185,P<0.01)。结论Xeno-ADM生物相容性不及Allo-ADM,其异种蛋白抗原诱导的炎症-免疫反应可能是移植物降解最重要和直接的原因。

    2003年08期 571-5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7k]
    [下载次数: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373 ]
  • 关于医学名词的说明

    本刊编辑部

    2003年08期 5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30 ]
  • 游离组织组合移植的实验研究

    黄金龙,魏宝富,冷永成

    目的 拟通过组合移植动物模型及低灌注量、低回流量动物模型的建立,探讨组合移植各组织瓣成活规律。方法 60只家兔分为4组:A组,正常灌注量组;B组,低灌注量组;C组,低回流量组;D组,低灌注量及低回流量组。通过缩窄血管管径,观察三个组织瓣组合移植在不同灌注量,不同回流量条件下组织瓣血流量变化、各组织瓣成活情况及动静脉氧分压差值的变化,与单个组织瓣移植进行比较。结果(1)对照组、A组、B组第7、10天皮瓣成活。C组术后逐渐变黑坏死。D组术后皮瓣边缘坏死。(2)对照组、A组、B组、D组LDF值术后,第7、10天基本稳定。D组组织瓣LDF值升高不明显。C组LDF值逐渐降低至测不出。(3)对照组、A组、B组、C组、D组各组组织瓣成活率分别为:100%、98.2%、95.9%、0%、59.4%。对照组、A、B组两两比较P>0.05;A、B组分别与C、D组比较P<0.01;C、D组比较P<0.01。结论组合移植和单个组织瓣移植有着相似的血流变化规律;一定口径的血管蒂可以携带三个组织瓣进行组合移植,愈合可靠。我们认为在维持生理灌注量和回流量的条件下,更多级的组合移植也是可行的。

    2003年08期 574-577+6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8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92 ]
  • 同侧股骨两端合并骨干骨折的治疗

    李云龙,王树金,陈建红

    <正> 我院自1998年2月~2001年10月应用重建钉或配以股骨外侧髁钢板治疗股骨两端合并骨干骨折9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2003年08期 5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28 ]
  • 周围神经移植联合神经营养因子治疗损伤脊髓的实验研究

    孙永明,郑祖根,董启榕,蔡丽君,常韵芳

    目的探讨周围神经移植联合神经生长因子(NGF)和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DNF)对脊髓损伤的疗效。方法 用SD大鼠在胸8~胸9平面切除半侧4mm长脊髓制成半切模型,取自体肋间神经桥接脊髓缺损,并在局部持续灌注含NGF、BDNF生理盐水3天。3个月后由结构及功能二方面评价脊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术后3个月试验鼠后肢感觉、运动及运动功能改良Tarlov评分、斜板试验均优于对照组;肋间神经植入区见轴突再生,胶质细胞增生减少,雪旺氏细胞增殖;示踪剂通过植入区的近远端界面;体感诱发电位(SEP)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MEP)大部分恢复;MR示脊髓连续无中断。结论 肋间神经移植+NGF、BDNF能促进神经轴突的生长,抑制胶质细胞增生,在局部使雪旺氏细胞增殖,利于脊髓再生。

    2003年08期 578-5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3k]
    [下载次数: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721 ]
  • 髋臼横形骨折稳定性的生物力学评估

    陆爱清,孙俊英,董天华,唐天驷

    目的研究不同平面髋臼横形骨折对髋关节稳定性的影响,以正确界定髋臼负重区。方法选24个尸体髋关节,按内侧顶弧角30°、40°、50°和60°截骨,分为4组,每组6髋,建立髋臼横形骨折模型。对骨折模型加载轴向载荷,测定反映髋关节稳定性的纵向、水平位移和轴向刚度。结果 加载800N时,30°、40°、50°和60°组髋臼的纵向位移分别为7.83mm、6.20mm、5.50mm和5.00mm,水平位移分别为0.036mm、0.029mm、0.024mm和0.022mm,轴向刚度分别为102.17N/mm、129.03N/mm、145.46N/mm和160.02N/mm。按照稳定性评判标准,30°和40°组分别有6髋和1髋完全不稳定,且40°组有3髋部分不稳定,50°组1髋部分不稳定,60°组无不稳定。结论后顶弧角大小与髋关节的稳定性密切相关,在内顶弧角>40°、后顶弧角≥45°且两者之和>90°时,能维持髋关节的稳定性。

    2003年08期 581-584+6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4k]
    [下载次数: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32 ]
  • 小儿胆囊炎胆结石误诊分析

    张国来

    <正> 小儿胆囊炎、胆结石临床不多见,由于症状不典型,常引 起误诊。我院1988年~2002年共收治32例,误诊15例,现 报告如下。

    2003年08期 5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下载次数: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07 ]
  • 丹参注射液对兔缺血再灌注心肌损伤中细胞凋亡的影响

    张淑英,陈辉,邵小松,王建华,吴升华

    目的 力求探明丹参对缺血性心肌损伤凋亡过程的影响,并对缺血再灌注的心肌细胞凋亡是否产生保护作用。方法 将18只新西兰白兔分成假手术组、丹参治疗组、对照组,每组织6只。按心肌缺血再灌注的模型,分别取再灌注部位心肌标本,切片后用TUNEL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的情况,计算心肌细胞凋亡阳性指数(AI)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 3组凋亡细胞数量变化及AI有明显差异,对照组、治疗组与假手术组相比,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P<0.05。结论 丹参注射液能使缺血再灌注后的心肌凋亡细胞数明显减少,提示丹参可通过显著抑制心肌细胞坏死性损伤及心肌细胞凋亡的发生,保护缺血再灌注的心肌细胞。

    2003年08期 585-586+6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5k]
    [下载次数:1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352 ]
  • 乳腺癌1%异硫蓝哨兵淋巴结活检的临床研究

    符德元,刘晓安,王水

    目的探讨采用1%异硫蓝(1%isosulfan blue,IB)行乳腺癌哨兵淋巴结活检(sentinellymph node biopsy,SLNB)的可行性、准确性及其临床价值。方法 80例T1、T2乳腺恶性肿瘤患者,全身麻醉后,取1%异硫蓝5ml随机注入乳晕或肿瘤周围,注射后5min取腋窝切口长5cm,尽量在无血操作下切开腋筋膜仔细解剖,沿蓝色的淋巴管寻找着色的淋巴结即哨兵淋巴结(sentinel lymphnode,SLN),然后行SLNB,再行腋窝淋巴结解剖(axillary lymph nodes dissection,ALND),并将全部标本送病理检查。结果全组80例行SLNB中有7例没有发现SLN,3例为假阴性,SLN检出率为91.25%,灵敏度为84.38%,准确率87.5%;假阴性率9.38%;假阳性率为0。结论 采用1%异硫蓝行SLNB具有费用低,操作简便,经过认真训练,可明显提高单独采用染料行SLNB的准确率和灵敏度,在将来选择性地进行ALND中可能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

    2003年08期 587-5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k]
    [下载次数: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453 ]
  • 白细胞介素10对人系膜细胞增殖的调节

    吴元俊,陈吉庆,唐云章,张爱华,陈荣华

    目的 观察白细胞介素10(IL-10)对体外培养的人肾小球系膜细胞(HMC)增殖影响。方法 分别应用3H-胸腺嘧啶(3H-TdR)和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掺入法及流式细胞仪测定HMC增殖和细胞周期的变化。结果 血清可诱导系膜细胞明显增殖;IL-10则能呈剂量依赖性地抑制血清诱导的系膜细胞增殖,25ng/ml IL-10对系膜细胞增殖的抑制率接近70%;流式细胞仪分析表明IL-10可显著减少S期和G2/M期细胞数。结论IL-10通过下调血清诱导的人系膜细胞G0/G1期进入S期和G2/M期,从而达到抑制细胞增殖的目的,提示IL-10在增殖性肾小球肾炎中可能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

    2003年08期 589-5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3k]
    [下载次数: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314 ]
  • 微波热凝术治疗小儿鼻出血

    李旭

    <正> 鼻出血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疾病。小儿鼻出血大多是因挖鼻继发鼻中隔粘膜糜烂而引起,病情易反复,过去多采用前鼻孔填塞法进行止血。2001年~2002年我科采用微波热凝术(MTC)治疗小儿鼻出血,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2003年08期 5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81 ]
  • 血小板浓缩液对兔尺骨骨折影响的探讨

    马维,张英泽,宋永周,张爱民,张华,郑广德,范志勇,史正亮

    目的 通过免疫组化方法,探讨血小板浓缩液对兔尺骨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 选用24只(48个前肢)新西兰兔,随机分成4组,制作成尺骨中段骨折动物模型,采用指钢板内固定。4组分别为空白组、血清对照组、血小板浓缩液组、血小板浓缩液加植骨组。在手术前,采集兔股动脉血6ml左右,提纯出血小板浓缩液,将其注射回骨折端。植骨采用自体髂骨。分别在1周、2周、4周、6周处死兔。行PDGF、IGF的免疫组化的定性分析。结果 4组兔尺骨骨折标本在1、2、4、6周处死时,均有不同程度骨痂形成,其中以第6周兔骨痂最多,而且以植骨加血小板浓缩液及单纯用血小板浓缩液最明显。结论骨折局部应用血小板浓缩液对骨折愈合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2003年08期 592-593+6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2k]
    [下载次数: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420 ]
  • 动态磁共振诊断髌股关节病

    陈海南,董启榕,汪益,郑祖根

    目的 观察健康者及有前膝痛病人髌股关节的三维运动,并介绍一种新的检查方法。方法 26例有膝前区疼痛的患者(30膝),髌股关节在不同屈曲位置经磁共振成像。5名健康志愿者(10膝)作为对照。每一屈曲位置时检查髌骨运动情况。同时进行了股四头肌收缩时的动力性检查。结果 30膝髌股关节中14膝有髌骨外侧半脱位,8膝髌骨外侧倾斜,8膝正常。动力性检查时,有髌骨外侧半脱位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半脱位加重。而无半脱位的16膝中有4膝出现了半脱位,5膝髌骨倾斜,3膝半脱位伴倾斜。结论 动态磁共振诊断提高髌股关节三维运动的检查准确性,有较好的临床使用价值。

    2003年08期 594-59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5k]
    [下载次数: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350 ]
  • 表皮生长因子在巨细胞病毒肝炎患儿十二指肠引流液及血清中含量研究

    李玫,郝理华,张理菁,张新荣,沈京培,王大为

    目的研究表皮生长因子(EGF)在巨细胞病毒(CMV)肝炎中的变化。方法CMV肝炎26例,根据血生化分为胆汁淤积型组(淤胆组)和肝炎型组(肝炎组)各13例,即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DB/TB)>0.5,r-GT>ALT,大便淡白至陶土色者纳入淤胆组,反之为肝炎组,对照组26例为肝肾功能正常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儿,分别收集血和十二指肠引流液标本(空腹插鼻饲管至十二指肠降部接负压引流袋3~4小时),采用放免法测定标本中EGF含量。结果肝炎组、淤胆组、对照组血清中EGF含量分别为(0.72±0.35)μg/L、(2.35±1.19)μg/L和(0.79±0.40)μg/L,十二指肠引流液中EGF含量分别为(20.96±6.14)μg/L、((9.93±5.41)μg/L和(2.75±0.40)μg/L,所有观察对象中EGF在十二指肠引流液中浓度明显高于血清中浓度(P<0.01),肝炎组和淤胆组患儿十二指肠引流液EGF浓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和P<0.05),且EGF浓度和血清中ALF水平正相关,肝炎组中十二指肠液中EGF浓度高于淤胆组(P<0.05),在胆道排泄通畅时血清中EGF水平不受肝胆局部浓度变化影响。结论肝胆组织中分泌的EGF通过胆道系统排泄,CMV肝炎可使局部EGF释放增加,故十二指肠液中EGF水平是一项能灵敏反映肝胆炎性受损的指标,小婴儿行十二指肠引流是安全可行的。

    2003年08期 596-5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375 ]
  • 后路全椎板切除加PEEK椎体间融合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分析

    杨同其,唐天驷

    目的 分析后路椎体间融合(PLIF)治疗腰椎管狭窄症(LSS)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全椎板切除后路椎体间植入聚醚醚酮(PEEK)椎体间融合,治疗30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结果优良率为96.6%,平均改善率为92%,未产生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结论 PLIF操作技术要求严格,手术操作必须仔细、谨慎。全椎板切除后路椎体间融合术不仅可实现充分减压,而且可以预防继发性腰椎不稳的产生,是治疗LSS安全、有效的方法。

    2003年08期 598-6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5k]
    [下载次数: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373 ]
  • 异种皮敷料在面颈部烧伤创面的观察应用

    于益鹏,李罗珠,孙步梅,陈传俊

    目的 观察面颈部应用异种皮敷料治疗的疗效。方法 715例患者入院后确定烧伤面积、深度、有无吸入性损伤及其它合并伤,在生命体征平稳的基础上,保持气道通畅,选择安全的麻醉,进行良好的清创,创面覆盖异种(猪)皮敷料,术后进行各种行之有效的处理。结果深浅Ⅱ°创面平均愈合时间(11.4±8.2)天,深Ⅱ°混合创面平均愈合时间(20.2±11.4)天。大部分深浅Ⅱ°混合创面愈合后皮肤几乎恢复正常,少部分深Ⅱ°~Ⅲ°创面修复后有色素沉着或浅瘢痕,经用瘢痕敌贴附基本恢复正常,极少病例面颈部以及眼、耳、口、鼻有轻度畸形及功能障碍。结论异种(猪)皮敷料在面颈的应用有利于创面的修复,避免创面重复污染,治愈时间缩短,减少开支,减轻愈合后的瘢痕增生及畸形;特别是深浅Ⅱ°混合创面,异种(猪)皮覆盖后基本上能达到一期愈合,面颈部的皮肤几乎能恢复正常。

    2003年08期 600-602+6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7k]
    [下载次数: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298 ]
  • 恶性骨肿瘤的保肢手术初步评价

    李永顺,崔颖

    <正> 我科自1995年~2002年应用四种方法对42例肢体骨 肿瘤患者行保肢治疗,取得了较好的近期疗效,报道如下。

    2003年08期 6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37 ]
  • 前交叉韧带损伤诊断和治疗

    蒋青,宋知非,骆东山,李文,熊进,陈晖,陈东阳

    目的 探讨避免前交叉韧带损伤漏诊的方法。方法对52例初诊漏诊的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进行病史回顾、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结果33例患者受伤史中有“前交叉韧带损伤病史四要点”;所有慢性损伤患者,均有较明确的膝关节不稳定主诉症状。43例患者出现Lachman试验阳性,8例患者放射线显示Segond骨折,26例行MRI检查患者均提示前交叉韧带损伤。结论临床医师通过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并结合适当的影像学检查,前交叉韧带损伤的漏诊是可以避免的。

    2003年08期 603-6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k]
    [下载次数:3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336 ]
  • Perthes病与易栓症的相关性研究

    严军,董天华,潘阳,张锡庆,董启榕,郑祖根

    目的 探讨国人Perthes病与易栓症的相关性,进一步验证易栓假说。方法 检测28例年轻成人Perthes病患者及22例健康对照组的抗凝血酶Ⅲ(AT-Ⅲ)、蛋白C(PC)、蛋白S(PS)和抗活性蛋白C(APCR)值。结果Perthes病组发现5例AT-Ⅲ低于正常,1例低PC,2例低PS,1例APCR阳性。对照组仅发现1例低PS,1例APCR阳性,未发现AT-Ⅲ和PC异常。虽阳性率在Perthes病组较对照组为高,但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无显著差异。结论本研究不支持易栓假说,考虑可能与选用的评价标准的准确性、种族差异和样本量大小有关。

    2003年08期 605-6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9k]
    [下载次数: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310 ]
  • 儿童动脉导管未闭合并心内畸形的外科治疗

    莫绪明,谷兴琳,戴约,钱龙宝,夏建海,任振,张儒舫,顾海涛

    目的 分析儿童动脉导管未闭(PDA)合并心内畸形手术治疗的效果及其影响因素,以进一步提高临床治疗水平。方法PDA合并心内畸形患儿170例,其中同时并发重度肺动脉高压(PH)47例。根据病情将病例分为同期根治和分期手术两组。结果 分期手术组31例患儿结扎PDA及0.5~2年后17例行心内手术,死亡2例;同期根治组139例患儿行心内直视手术于围术期死亡8例,远期死亡2例。总病死率7.1%(12/170),其中合并重度PH者死亡率12.8%(6/47);手术死亡率与病种、年龄、体重、PH程度等明显相关。结论 选择适当的手术方式、把握最佳手术时机、避免发生严重PH是提高手术成功率的最重要因素,尽量减少心脏切口、防止发生气栓、保护术后心功能和术后PH的恰当处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2003年08期 607-6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3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374 ]
  • 4~6岁正常儿童昼夜血清基础促性腺激素水平的观察

    徐庄剑,胡瑜,王桂珍,王耀明,毛丽芬,周静月,陈煦艳

    目的 进一步了解正常儿童青春期之前昼夜血清基础促性腺激素分泌的生理规律,并为性早熟的诊断和监测提供正常参考依据。方法 74名4~6岁正常儿童,男54名,女22名。采集每个儿童昼夜血样,运用全自动免疫化学发光分析仪分析所有标本的血清LH和FSH,采用Excell97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男童昼夜基础促性腺激素水平无显著性差异。女童夜间基础促性腺激素水平高于白天;4~5岁年龄组夜间基础促性腺激素水平亦高于白天。结论青春期之前夜间的促性腺激素脉冲性分泌增多现象的年龄,在女童可能较通常认为的在青春期之前1~2年要早得多。

    2003年08期 610-6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k]
    [下载次数: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330 ]
  • 南京市影响母乳喂养因素的探讨

    田国英,谢海虹

    目的 了解南京市6个月内婴儿母乳喂养现况及影响母乳喂养的有关因素。方法选取南京市15个区县抽样点内6个月内婴儿进行调查,调查内容为调查前24小时婴儿的喂养方式及相关因素。结果 2002年南京市6个月内婴儿母乳喂养率为87.32%,4个月内为88.45%,喂养方式改变主要集中在2个月内,改变原因主要为自觉奶不足、添加辅食、天热加水、母亲工作等,母乳喂养儿消化道、呼吸道感染发病率明显低于人工喂养儿。结论 单因素分析提示母亲职业、孕周、分娩方式、宣教是影响6个月内婴儿母乳喂养的重要因素。

    2003年08期 612-6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k]
    [下载次数: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310 ]
  • 碳纤维复合材料在髋关节假体中的应用进展

    贾庆卫,孙俊英

    <正> 人工关节假体材料是决定全髋关节成形术(THA)成败 的基础。20世纪60年代,Charnley研制的低摩擦全髋假体 使THA成为治疗严重髋关节疾病的有效手段。但长期的

    2003年08期 614-6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k]
    [下载次数:1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341 ]
  • 无血预充体外循环对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免疫功能的影响

    严向明,徐洪军,徐永根,邱小强,朱锦祥

    <正> 本文对我院2001年3月至2002年3月,体重8kg至20kg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直视手术28例行无血预充,观察其免疫功能的变化,以探讨无血预充对免疫功能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2003年08期 616-6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63 ]
  • 螺旋CT容积再现和多平面重建在诊断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运用价值

    贺锋,岳建国,生晶,蔡毅,李晓红

    <正> 骨外伤螺旋CT三维重建临床多有报道[1~2],但容积再现(VR)和多平面重建(MPR)的比较研究较少,本文收集自2001年10月至2002年8月经常规X线及CT横断面扫描诊断为胫骨平台骨折患者23例,分别进行VR及MPR重建,比较两者在诊断胫骨平台骨折的准确性及各自优势,探讨螺旋CT重建技术的临床运用价值。

    2003年08期 61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1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97 ]
  • 岛状瓣在外伤性指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刘育凤,章庆国,黄金龙,万卫东,沈干,冷永成

    <正> 指缺损在手外伤中十分常见,在修复过程中首先应考虑手指的功能和形态,根据不同指缺损的部位,选择一种对供区损伤小、手术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我科自1999年8月~2001年12月,共使用5种不同的岛状瓣修复手指各种部位的缺损32例,并进行随访,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2003年08期 6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307 ]
  • 小儿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细胞遗传学19例分析

    廖健毅,何海龙,何军,柴忆欢

    <正>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一种起源造血干细胞的克隆性疾病。此病发生率较低,小儿更为少见,这种疾病状态中的部分患儿最后会发展为急性白血病。鉴于部分MDS患者存在染色体的核型异常,本文对19例MDS患儿进行细胞遗传学分析,报道如下。

    2003年08期 6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下载次数: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26 ]
  • 微切口腋臭刮吸术的临床体会

    陈馨 ,姜会庆 ,汪军 ,洪志坚 ,胡心宝 ,周济宏

    <正> 我科自2002年2月份始,应用微切口腋臭刮吸术手术治疗86例腋臭患者,手术时切口小、痛苦少、恢复快,是一种值得提倡的手术方法。现将86例腋臭刮吸术临床体会报道如下。

    2003年08期 6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64 ]
  • 三种尿微量成份在过敏性紫癜中的应用

    邱卫娟,张维真,刘倩琦,戈建军

    <正> 过敏性紫癜(HSP)是一种全身性毛细血管炎性病变,为小儿常见病,其临床表现多样,如累及肾脏可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但往往此时肾脏受累已较久,而且是否累及肾脏又决定其远期预后,故早期监测肾脏是否受累对其预后及治疗起重要作用。我们通过对HSP患儿尿微量白蛋白(Alb)、尿β2微球蛋白(β2-MG)、尿N-乙酰-β-氨基葡萄糖苷酶(NAG)的检测,探讨其变化规律及临床意义,现报告如下。

    2003年08期 6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79 ]
  • 键盘操作对人体软组织损伤的初步调查

    陈一心,杨伟民,宋知非

    <正> 长期使用电脑,尤其是在不正确的姿态下,可导致相关的软组织损伤。可以预测,随着电脑的普及,这些疾病将直线上升。国内在这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为推动这项工作的开展,我们设计了本次研究,从2000年开始调查。

    2003年08期 622-6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k]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59 ]
  • 微型腹腔镜与普通腹腔镜在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比较

    梅拥平,陈一峰,孙春荣,徐航

    <正>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应用于临床10余年,已成为世界范围内治疗良性胆囊疾患的首选方法之一。随着腹腔镜技术的提高,微型腹腔镜开始应用临床[1,2]。我们从2000年开展微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MLC)的临床应用,并与普通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行对照,探讨MLC在临床应用的可行性及优越性。

    2003年08期 623-6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34 ]
  • 恶性滋养细胞肿瘤联合化疗的护理

    金晓晓,王娟

    <正> 我院1998年1月至2003年1月对23例恶性滋养细胞肿瘤病人予以联合化疗治疗,现将化疗期护理总结报告。 临床资料 一、对象:患者均为女性,年龄23~38岁;绒毛膜癌Ⅲa期4例,侵蚀性葡萄胎19例。

    2003年08期 6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下载次数: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90 ]
  • 颈前路减压植骨方法的改进

    李垠,宋波

    <正> 自1997年我们在颈椎前路切除脊髓前方致压物后采用嵌锁式植骨方法治疗45例脊髓型颈椎病,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 本组45例,男34例,女11例。年龄48~71岁,平均52岁。影像检查:单节段18例,两节段27例。全组病例MRI均显示有脊髓受压。临床有颈脊髓损害进行性加重的表现。45

    2003年08期 6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下载次数: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70 ]
  • 脊髓型颈椎病再手术的原因分析

    盛路新,李垠,马克勇,陈鸣

    <正> 我院自1992年至今共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148例,其中11例在首次手术后4~17个月再次手术治疗。为明确其发生原因,提高手术成功率,现将再次手术的原因分析如下。

    2003年08期 6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00 ]
  • 小儿法洛四联症根治术32例

    徐洪军,徐永根,邱小强,严向明,朱锦祥

    <正> 我科1988年3月至2002年4月手术治疗32例法洛四联症患儿,临床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 32例中,男19例,女13例;年龄11/2~15岁,<3岁2例,4~6岁19例,7~15岁11例;体重8~47kg,其中<10kg 2例,>10kg 22例,>30kg 8例。3例有缺氧发作史。根据临床表现、心电图、X线心脏片、超声心动

    2003年08期 6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280 ]
  •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血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的变化及意义

    刘高金

    <正> 肾病综合征(NS)的主要病理生理基础是大量蛋白尿,而蛋白尿的形成主要足由于肾小球基底膜的电荷屏障及机械屏障的异常而引起。近年研究表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具有强烈的血管

    2003年08期 6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下载次数: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83 ]
  • 带血管蒂皮瓣修复膝以下软组织缺损

    姜鹏,郝超,郭慕红

    <正> 带血管蒂皮瓣转移术是整形外科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皮瓣的使用虽然历史悠久,但带血管蒂皮瓣的临床应用仅30年历史,这一方法使得以前采用传统的方法处理起来比较困难而且疗程长、效果不确切的问题得以迅速较好地解决。我科近年来,应用各种带血管蒂的皮瓣修复膝以下软组织缺损49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2003年08期 6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58 ]
  • 老年Ⅳ型肾小管酸中毒的临床分析

    陈培培,张苗

    <正> Ⅳ型肾小管酸中毒(RTA)临床上不十分常见。本文6例Ⅳ型RTA均为合并有高血压病的老年患者,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一、一般资料本组6例患者,男性4例,女性2例,年龄69~85岁,全部病例均符合文献中的Ⅳ型RTA诊断标

    2003年08期 630-6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k]
    [下载次数: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29 ]
  • 低温等离子双极射频鼻甲消融术

    江萍,方如平

    <正> 我科于2001年11月开始应用双极射频等离子手术系统行下鼻甲消融术43例,取得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 本组慢性肥厚性鼻炎36例,鼻中隔偏曲(轻中度)并发下鼻甲代偿性肥大3例,常年性变应性鼻炎2例,下鼻甲息肉样变2例。男30例,女13例;年龄21~80岁,平均36

    2003年08期 6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下载次数: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03 ]
  • 残胃功能性排空障碍14例临床分析

    巢琳

    <正> 残胃功能性排空障碍是胃大部切除术后普外科临床比较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主要是指由于胃肠动力减缓而继发的非机械性梗阻因素引起的胃排空延迟。其发生的原因很多,有的病程较长,内环境紊乱比较明显,诊断和治疗也有其特殊性。作者就此类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作回顾性总结,现报告如下。

    2003年08期 6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89 ]
  • 医源性髋部动脉损伤的防治

    狄东华,王波,赵建忠,袁盛茂

    <正> 血管损伤临床常见,而医源性血管损伤则并不多见[1,2]。随着介入治疗的推广和普及,医源性血管损伤呈逐年递增趋势。我院自1973年3月~2002年4月收治髋部动脉损伤10例,其中6例为近年所致,现报告如下。

    2003年08期 6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98 ]
  • 516例小儿急性肠套叠二次空气灌肠治疗探讨

    唐维兵,蒋嘉萍

    <正> 小儿肠套叠是小儿外科常见病,目前的主要治疗方法为灌肠复位疗法和手术治疗。一般情况下灌肠治疗失败后即采取手术治疗。我院自1990年起对516例首次空气灌肠治疗失败的急性肠套叠患儿进行二次空气灌肠治疗,整复240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2003年08期 6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62 ]
  • 7例腓总神经医源性损伤临床分析

    侯传勇,王华

    <正> 腓总神经医源性损伤临床上常发生,在医源性周围神经损伤中,仅次于桡神经损伤,居第二位,严重影响患肢的功能。我院自1997年5月~2001年5月发生7例医源性腓总神经损伤,现报告如下。

    2003年08期 6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下载次数: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328 ]
  • 斯奇康对哮喘患儿T_(H1)/T_(H2)的影响

    张银美,卢秋穗,吴升华

    <正> 近年来哮喘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随着其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对其新的治疗模式已有较多探索。辅助性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失调是支气管哮喘的一个免疫学特征,为进一步研究斯奇康的治疗机理。我们于2001年5月至2002年1月探讨了斯奇康对哮喘患儿T淋巴细胞(TH1/TH2)功能状态的影响,从而为斯奇康临床治疗提供免疫学依据。

    2003年08期 6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下载次数: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313 ]
  • 椎间盘镜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张成玉,程力,顾晓峰,董辅伟

    <正>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外科手术也不断微创化,使治疗疾病的效果提高而使损伤降到最低,因此脊柱外科也引进了内窥镜技术一椎间盘镜手术。我院于2001年5月应用第二代腰椎间盘镜手术系统(METRX)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62例,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2003年08期 6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27 ]
  • 112例颈部烧伤后瘢痕挛缩治疗体会

    刁永力,谷波,刘其成,于海洲

    <正> 颈部的深度烧伤治愈后,继发性瘢痕挛缩,可引起较严重并发症造成功能障碍和畸形,严重者尚可造成颏胸粘连挛缩畸形。我科于1981年~2001年对112例不同程度的颈部瘢痕挛缩畸形进行整形治疗,现报告如下。

    2003年08期 6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53 ]
  • 草酸铂联合氟尿嘧啶治疗转移性胃癌的疗效评价

    王彩莲,李苏宜,张琳

    <正> 我科自2001年1月至2002年9月,以国产草酸铂、5-氟尿嘧啶(5-FU)、醛氢叶酸联合化疗方案作为一线方案治疗了38例根治性胃癌术后复发、转移的患者,观察化疗的近期疗效、毒副反应,现报告如下。

    2003年08期 639-6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k]
    [下载次数: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340 ]
  • 肺炎支原体感染致白细胞减少39例报告

    强立

    <正> 1999年1月~2001年12月本院收治39例肺炎支原体感染伴有白细胞减少病例,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一、一般资料 39例均为住院患儿,男21例,女18例,年龄6个月~1岁2例,~3岁者7例,~7岁者19例,~14岁者11例。其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IgM均为阳性,白细胞总数均<4.0×109/L。

    2003年08期 6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377 ]
  • 下载本期数据